【醫學百科●唐松草】
拼音
tángsōngcǎo
出處
《晶珠本草》記載:吉合覺清熱解毒。
《如意寶樹》記載:吉合覺清熱,治疫疽。
《形態比喻》記載:吉合覺為消炎藥之王,生長在陽山石崖下,莖長微黃,葉狀如玉瓶碎片,花狀如金色的豆莢,花蕊象蓬松的麝毛;
果實狀如香旱芹籽(藏藥音譯名:斯拉嘎保),果尖狀如鐵鉤;
根黃色含紅色汁液,味微苦,功效清熱解毒,分清濁,為清諸熱的甘露。
讓鈞多吉說:吉合覺清熱。
據查證,毛茛科唐松草屬(ThalictrumL.)植物,
拼音名
TánɡSōnɡCǎo
別名
白蓬草、草黃連、馬尾連、土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aquilegifolumL.var.sibiricumRegeletTiling[T.comtortumL.l;T.aquilegifoliumL.subsp.asiaticum(Nakai)Kitag.]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挖根莖及根,除去地上莖葉,洗去泥土,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
全株無毛。
莖直立,有分枝。
葉互生;
葉柄長4.5-8cm,有鞘;
托葉膜質,不裂;
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
莖生葉為三至四回三出復葉;
葉片長10-30cm,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5-2.5cm,寬1.2-3cm,先端圓或微鈍,基部圓楔形或圓形,3淺裂,裂片全緣或有1-2牙齒;
側生小葉多斜楔形,葉背面脈稍隆起;
上部葉幾無柄。
單歧聚傘花序傘房狀,分枝多,有多數密集的花;
花兩性,花梗長4-17cm,萼片4,花瓣狀,寬橢圓形,長3-3.5mm,白色,或淡紫色,時落;
花瓣無;
雄蕊多數,長6-9mm,花絲上部寬下總結線狀,花藥長圓形,長約1.2mm,先端鈍;
心皮6-8,有長柄,花柱短,柱頭生于腹面。
瘦果倒卵形,長4-7mm,有3條寬縱翅,基部變狹,果柄長3-5mm,宿存花柱甚短。
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草原、山地林邊或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不北、華北及山東、浙江。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涼爽濕潤環境,以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和腐殖壤土生長為好。
栽培技術,用分株、種子繁殖。
分株繁殖:將根際可地下莖發生的萌蘗切下栽植,使其形成獨立的植株。
可在3月中旬按行株距45cm×30cm開穴栽種。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在3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條播或撒播,覆土1cm,1hm2播種量12kg。
播后保持土壤濕潤,20天出苗,苗高6cm左右,按和株距45cm×30cm定植,以后進行松土,除草。
性狀
性狀鑒別:干燥根莖上端有多數蘆頭,每個蘆頭粗約4mm,基上殘留莖苗痕跡,并常包,有鱗葉薄片。
根莖長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須根,形如馬尾;
須根長13~25cm,粗2~3mm,外表紅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具縱向細紋,老栓皮及皮層往往呈環節狀脫落,尚未剝落者,以手搓之即脫。
體輕,質脆易斷。
根莖斷面外圈棕褐色,內有黃色的木質心;
須根斷面深黃色,外表為一薄層金黃色的外皮。
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內皮層細胞一列,木質部由導管及纖維組成。
3~4束,中央為一束纖維。
粉末鑒別:黃綠色。
木纖維成束,黃色或黃棕色,呈長梭形,末端尖,長200μm,直徑14~22μm,孔溝較密。
皮層細胞縱斷面觀呈類長方形或類圓多角形,直徑25~66μm,壁薄。
木栓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
大小不一、排列較整齊。
根莖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長方形,直徑24~48μm,壁稍厚。
木薄壁細胞單個散在,淡黃色,呈長條形,末端鈍圓或稍尖長70μm,直徑10~14μm,壁略厚,微木化,有細小紋孔。
導管為梯紋或網紋導管,長80~100μm,直徑6~14μm。
化學成份
本品須根中含有小檗堿(berb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N-去甲唐松草替林(N-desmethylthalistyline)及5-氧-去甲唐松草替林(5-O-demethylthalistyline)。
藥理作用
小檗堿具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療細菌性痢疾;
貝加爾唐松草總生物堿有抗腫瘤作用。
性味
味苦;
性寒
歸經
心;
肝;
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
燥濕解毒。
主熱病心煩;
濕熱瀉痢;
肺熱咳嗽;
目赤腫痛;
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或制成糖漿。
外用:知量,研末調敷。
制劑
丸劑。
附方
如意珍寶丸:藏紅花35g,豆蔻35g,丁香35g,香旱芹35g,黑種草35g,金礞石35g,螃蟹35g,訶子35g,毛訶子35g,甘草40g,短穗兔耳草40g,乳香40g,決明子40g,黃葵于40g,肉豆寇60g,天竺黃10g,草果10g,珍珠100g,牛黃50g,牦牛角500g,余甘子50g,麝香30g,白檀香30g,沉香30g,紫檀香400g,肉桂皮25g,廣木香20g,青木香20g。
蓽茇35g,高良姜35g。
粉碎成細粉,加適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早晚各服1次,每次1.5~2g。
用于中風神經性的腰腿痛,白脈病。
摘錄
《中華本草》
引用:http://big5.wiki8.com/tangsongcao_79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