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抗細菌感染藥】
拼音
kàngxìjun1gǎnrǎnyào
皮膚細菌感染皮膚是抵御細菌感染的良好屏障。
雖然正常皮膚上有很多細菌,但一般不會引起感染。
細菌性皮膚感染可影響很小,只出現小膿皰,也可在幾小時內擴散累及一大片皮膚。
皮膚感染的嚴重程度從很小的痤瘡到危及生命,如葡萄球菌皮膚燙傷樣綜合征。
很多種細菌都可以感染皮膚,最主要的有葡萄球菌和鏈球菌。
在醫院、診所、公園或在水池、湖泊、海洋游泳,可被很少見的細菌感染。
有些人皮膚感染的危險性特別高,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為他們的血液循環很差,特別是手和足;
艾滋病患者,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被抑制。
曬斑、搔抓或其他刺激引起的皮膚損傷也很可能被感染。
事實上,任何皮膚損傷都容易引起感染。
一般來說,只要保持皮膚清潔、不受損傷,可防止皮膚感染。
皮膚割破或擦傷時,用肥皂和水清洗,有助于防止感染。
用一點抗生素霜劑或軟膏可防止或治療皮膚感染,現在新一代的霜劑,如莫匹羅星對某些皮膚感染很有效。
溫水浸泡可增加感染部位供血,有利于治療小范圍的感染。
一旦感染擴散,必須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膿皰瘡膿皰瘡是一種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形成充滿膿液的小膿皰的皮膚感染。
患者多為兒童,膿皰瘡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常見于面部和四肢。
水皰大小各異,從豌豆大小到大皰。
膿皰瘡常在皮膚損傷或破潰后出現,例如,真菌感染、曬斑或昆蟲咬傷。
膿皰瘡也可損害正常皮膚,特別是兒童的雙腿。
毛囊炎、癤和癰毛囊炎是一種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癥。
毛囊內出現少量膿液,引起刺激和潮紅。
感染損害的毛發很容易拔出。
毛囊炎容易累及深部毛囊成為慢性毛囊炎,如在須部。
較硬的毛發卷曲再刺入皮膚,產生刺激,引起假性毛囊炎。
癤是一種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周圍炎,有腫脹疼痛的炎性結節。
癤常發生在頸、乳房、面部和臀部,出現在鼻周、耳或手指上的癤特別痛。
癤的中心常有膿液,可見一種白色帶血的液體從癤中滲出。
有些人發展成復發性、多發性癤(癤病)。
居住在擁擠、衛生條件差的地方的青少年中,偶爾發生癤病流行。
癰是由多個癤融合形成,導致皮膚深部化膿和腐肉形成,留下大量瘢痕。
癰的發病和治愈都比單個癤更慢,可因為有較嚴重的感染導致發熱和虛弱。
癰多發生于男性,最常見的部位是后頸部。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有嚴重疾病的人更易患癰。
治療保持皮膚清潔,最好用含抗生素的液體肥皂,是防止這類感染或傳染他人的最好方法。
濕熱敷有助于膿液積聚并使單個癤自然引流。
鼻附近出現的癤,應口服抗生素,因為感染容易擴散到腦部。
當癤或癰急性發作時,應取膿液標本送實驗室檢查,并給予口服抗生素。
復發性癤患者需要服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抗生素。
丹毒丹毒是由鏈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
感染通常出現在面部和四肢,有時從破潰的皮膚開始發生。
皮損光亮、潮紅、水腫、壓痛,常有小水皰。
感染區周圍淋巴結腫大、觸痛,特別嚴重的患者有發熱和寒戰。
輕度感染,可口服青霉素或紅霉素兩周,通常可以治愈。
感染嚴重時,首先應注射抗生素。
蜂窩織炎蜂窩織炎是一種皮膚深層或皮下的擴散性感染。
蜂窩織炎常由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特別是在皮膚損傷后。
很多其他細菌也能引起蜂窩織炎,尤其是在被人或動物咬傷后或在水中受外傷后。
感染常發生在腿部,由很小的外傷、潰瘍或足趾間真菌感染引起。
蜂窩織炎可有水腫、觸痛、發熱、潮紅。
有些區域像挫傷并出現小水皰。
全身癥狀包括發熱、寒戰、頭痛以及更嚴重的并發癥,如神智不清、低血糖和心跳加快等。
診斷蜂窩織炎較容易,但要鑒別引起感染的細菌就困難得多。
通常取血液標本(有時還要取皮膚標本)送實驗室作細菌培養,并進行菌種鑒定。
治療及時治療防止感染迅速擴散到血液或其他器官。
蜂窩織炎通常用青霉素或青霉素類藥物,如雙氯西林進行治療。
輕度蜂窩織炎可口服抗生素;
老年人,迅速擴散、高熱或有其他嚴重感染跡象的患者應首先注射抗生素,然后改為口服抗生素。
若腿部感染,應抬高患肢,用冷濕敷緩解癥狀,減輕腫脹。
如果蜂窩織炎復發,引起蜂窩織炎的原發病灶,如足癬,也必須治療。
甲溝炎甲溝炎是指(趾)甲周圍的感染。
感染常由甲刺、修甲過多或慢性刺激使皮膚破損引起。
因為指甲區域容納水腫的空間很小,感染可引起劇痛。
與其他皮膚感染不同,甲溝炎可由多種細菌引起,如假單孢菌屬和變形桿菌屬以及真菌,如念珠菌屬。
[治療[熱敷和溫水浸泡可緩解疼痛和引流膿液。
溫水浸泡也可增加血液循環,有助于抵御感染。
有時需要切開引流。
引流充分,可不必用抗生素治療。
如果感染擴散可口服抗生素。
如果甲溝炎由真菌引起,應進行引流并涂抹含有酮康唑、環己吡酮乙醇胺或咪康唑的霜劑和溫水浸泡。
嚴重病例,可口服抗真菌藥物。
葡萄球菌皮膚燙傷樣綜合征葡萄球菌皮膚燙傷樣綜合征是一種廣泛性皮膚感染,大片皮膚剝脫,好像燒傷。
某些類型的葡萄球菌產生一種有毒物質,可使表皮與皮膚其他部分分離。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有時也會導致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見第178節)。
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通常發生在嬰兒、幼兒和免疫系統缺陷的人。
醫務人員手上可沾染葡萄球菌,并把這種細菌從一個嬰兒傳給另一個嬰兒,有時可在嬰兒室引起流行。
癥狀通常癥狀開始為局限性、結痂性感染,很像膿皰瘡。
常見于出生后頭幾天嬰兒的尿布區或肚臍周圍。
1~6歲兒童可從鼻或耳上的結痂部位開始。
一天內結痂周圍出現猩紅色潮紅區,并有疼痛。
很快大片皮膚潮紅,出現容易破裂的水皰。
接著,表皮開始剝脫,甚至輕輕觸摸或壓迫都會引起一大塊表皮剝脫。
此后1~2天內,全身表皮可能受累,患兒發熱,寒戰,十分虛弱。
失去皮膚的保護屏障后,其他細菌和微生物很容易侵入體內。
滲液和蒸發使體液大量丟失,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診斷皮膚活檢或皮膚標本送實驗室培養,可鑒別葡萄球菌燙傷樣綜合征與類似疾病,如常由藥物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
治療一般靜脈輸入青霉素類抗生素,如氯唑西林、雙氯西林或頭孢氨芐。
如果早期診斷,也可口服上述藥物。
治療至少持續10天。
若及早治療,5~7天后皮損可愈合。
必須小心護理皮膚,防止進一步剝脫,像治療燒傷一樣,可使用保護性敷料。
病情嚴重的患兒應在醫院燒傷病房治療。
紅癬紅癬是一種由微小棒狀桿菌引起的表淺皮膚感染。
紅癬多見于成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
紅癬很像真菌感染,常發生在皮膚與皮膚的接觸部位,如乳房下、腋下、足趾間和生殖器部位,特別是男性的大腿與陰囊接觸部位。
感染開始表現為淡紅色斑片,后來變成褐色鱗屑。
有些人感染可擴散到軀干和肛門周圍。
紅癬容易診斷,因為在紫外線下棒狀桿菌發出珊瑚紅熒光。
可口服抗生素,如紅霉素或四環素治療感染。
抗菌香皂也有療效。
紅癬可在6~12個月內復發,需要第二次治療。
相關出處新編藥物學
相關藥品復方聚維酮碘搽劑、復方氯己定、復方氯己定含漱液、復方新霉素、高錳酸鉀、過氧苯甲酰、紅霉素、甲硝唑氯己定、甲硝唑葡萄糖、甲紫溶液、克林霉素甲硝唑、克羅米通、利多卡因氯己定、林旦乳膏、硼酸、酞丁安、無極膏、新霉素氟輕松、鹽酸環丙沙星、鹽酸林可霉素
引用:http://big5.wiki8.com/kangxijunganranyao_101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