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中藥鑒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4 08:3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中藥鑒定

 

拼音

 

zhōngyàojiàndìng

 

英文參考

 

identificationandassessmentofTCD;

 

IdentificationofChinesedrugs

 

概述

 

中藥鑒定是依據藥典和國家頒布的有關藥品標準或有關資料規定的藥用標準,對商品中藥或檢品作真實性、純度、品質優良度的檢定。

 

中藥鑒定的對象非常復雜,有完整的中藥,有碎片、飲片、粉末,也有中成藥制劑如丸劑、散劑、片劑、丹劑等。

 

中藥鑒定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及理化鑒定等,各種方法有其特點和適用對象,有時需要幾種方法配合進行鑒定。

 

當今中藥鑒定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越來越顯得突出,也是一個急待解決的難題。

 

一方面它是中藥的各項工作之首,直接關系到中藥各項研究工作結論的正確與錯誤,臨床療效的好壞,經濟效益的獲得與損失等;

 

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其艱巨性。

 

因為,我國中藥使用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地區習用品各異,類似品、代用品、民間用藥不斷涌現,同名異物、異名同物的現象普遍存在;

 

多數藥材是植物體(或動物體)的某一部分,有的藥材外形很相似,藥材之間難于區別,要將商品藥材準確鑒定出具體品種,尚具難度。

 

因此,中藥鑒定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推動中藥鑒定的迅速發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是國家藥品的法典。

 

它規定了藥品的來源、質量要求和檢驗方法。

 

全國的藥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等單位都必須遵照執行。

 

五十多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先后出版了七版,從1963年版起,開始分一、二部,一部收載藥材和成方制劑,二部收載化學藥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和各類制劑。

 

1986年衛生部頒布了進口藥材標準,載藥31種。

 

1992年衛生部又頒布了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載藥101種。

 

國家藥典對藥品的品種和質量均有明確的規定,其鑒別和檢查手段不斷提高,如1995年版一部,收載中藥材522種,中藥成方及單味制劑398種。

 

比1990年版新增藥材17種,新增制劑125種。

 

藥材中規定的檢驗方法在量和質上都明顯高于1990年版,如有顯微鑒別項目的有322種(包括橫切面和粉末),薄層鑒別的150種,含量測定的105種。

 

有11個品種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3個品種采用了氣相色譜法。

 

41個品種采用分光光度法,17個品種采用薄層掃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簡稱《部頒藥品標準》,對在同時期該版藥典中尚未收載的品種和內容有所補充,也是國家藥品標準,各有關單位也必須遵照執行。

 

地方藥品標準(現已取消不用)是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局批準執行的藥品標準,在該地區的藥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等單位必須遵照執行,對其他地區無約束力,但可作為參照執行的標準,其所載品種和內容上若與國家藥典或部頒藥品標準有重復和矛盾時,應首先按國家藥典執行,其次按部頒藥品標準執行。

 

新版藥典凡例還明文規定,對本版藥典收載的藥材及制劑,均應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如需采用其他方法,應將該方法與規定的方法做比較試驗,根據試驗結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時仍以新版藥典規定的方法為準。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我國的中藥資源極其豐富,品種繁多,在鑒定時一定有許多品種不是國家藥品標準和地方藥品標準所收載的,沒有藥用的法定依據。

 

但為了確定其品質,為進一步研究分析地區藥用的可能性打下基礎,還可以根據有關專著進行鑒定。

 

取樣

 

藥材取樣是指選取供檢定用的藥材樣品。

 

取樣的代表性直接影響到檢定結果的正確性。

 

因此,必須重視取樣的各個環節。

 

取樣前,應注意品名、產地、規格等級及包件式樣是否一致,檢查包裝的完整性、清潔程度以及有無水跡、霉變或其他物質污染等,作詳細記錄。

 

凡有異常情況的包件,應單獨檢驗。

 

從同批藥材包件中抽取檢定用樣品,原則如下:①藥材總包件數在100件以下的,取樣5件;

 

②100~1000件,按5%取樣;

 

③超過1000件的,超過部分按1%取樣;

 

④不足5件的,逐件取樣;

 

⑤貴重藥材,不論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樣。

 

對破碎的、粉末狀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藥材,可用采樣器(探子)抽取樣品,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樣品,包件少的抽取總量應不少于實驗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樣量一般按下列規定:①一般藥材100~500g。

 

②粉末狀藥材25g。

 

③貴重藥材5~10g。

 

④個體大的藥材,根據實際情況抽取代表性的樣品。

 

如藥材的個體較大時,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分別抽取。

 

將所取樣品混合拌勻,即為總樣品。

 

對個體較小的藥材,應攤成正方形,依對角線劃“×”字,使分為四等分,取用對角兩分;

 

再如上操作,反復數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夠完成所有必要的試驗以及留樣數為止,此為平均樣品。

 

個體大的藥材,可用其他適當方法取平均樣品,平均樣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實驗所需用的3倍數,即1/3供實驗室分析用,另1/3供復核用,其余1/3則為留樣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中藥的雜質檢查

 

中藥中雜質的混存,直接影響藥材的純度。

 

這些雜質系指:①來源與規定相同,但其性狀或部位與規定不符;

 

②來源與規定不同的物質,無機雜質,如砂石、泥塊、塵土等。

 

檢查方法可取規定量的樣品,攤開,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將雜質揀出,如其中含有可篩分的雜質,應通過適當的篩籮將雜質篩出。

 

然后將各類雜質分別稱重,計算出占樣品的百分比。

 

如藥材中混存的雜質與正品相似,難以用肉眼鑒別時,應用顯微、理化鑒別試驗,證明其為雜質后,計入雜質重量中。

 

對個體大的藥材,必要時可破開,檢查有無蛀蟲、霉爛或變質情況。

 

雜質檢查所用的樣品量,一般按藥材取樣法稱取。

 

中藥的鑒定

 

中藥鑒定的樣品非常復雜,有完整的中藥;

 

有碎塊、飲片和粉末。

 

因此,中藥鑒定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常用的鑒定方法有:來源(原植物、原動物和礦物)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及理化鑒定等方法。

 

各種方法有其特點和適用對象,有時還需要幾種方法配合進行工作,這要根據檢品的具體條件和要求靈活掌握。

 

來源鑒定應用植(動)物的分類學知識,對中藥的來源進行鑒定,確定其正確的學名;

 

應用礦物學的基本知識,確定礦物中藥的來源。

 

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準確無誤。

 

觀察植物形態對具有較完整植物體的中藥檢品,應注意其根、莖、葉、花和果實等部位的觀察,其中對繁殖器官尤應仔細觀察,借助放大鏡或解剖顯微鏡,觀察花等的形態構造。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檢品是不完整的,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產地調查,采集實物,進行對照鑒定。

 

核對文獻根據已觀察到的形態特征和檢品的產地、別名、效用等線索,可查閱全國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藥書籍和圖鑒,加以分析對照。

 

在核對文獻時,首先應查考植物分類學著作,如《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等,以及有關的地區性植物志等;

 

其次再查閱中藥品種方面的著作,如《中藥志》、《中藥材品種論述》等。

 

必要時,還須進一步查對原始文獻,以便正確鑒定。

 

原始文獻,即指第一次發現該種(新種)植物的植物工作者,描述其特征,予以初次定名的文獻。

 

核對標本當知道未知種是什么科屬時,可以到標本室核對已定學名的該科屬標本,或根據文獻核對已定學名的某種標本。

 

要得到正確的鑒定,必須要求標本室中已定學名的標本正確可靠。

 

在核對標本時,要注意同種植物在不同生長期的形態差異,需要參考更多一些標本,才能使鑒定的學名準確。

 

如有條件,能與模式標本(發表新種時所被描述的植物標本)核對,這對正確鑒定更為有利。

 

對一些難以定名的標本,可寄請專家或植物分類研究單位協助鑒定。

 

原動物的鑒定,應按動物學分類方法進行。

 

礦物藥的鑒定,參看礦物藥類篇。

 

性狀鑒定就是用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藥材的外觀性狀。

 

這些方法在我國醫藥學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

 

性狀鑒定和來源鑒定一樣,除仔細觀察樣品外,有時亦需核對標本和文獻。

 

對一些地區性強或新增的品種,鑒定時常缺乏有關資料和標準樣品,可寄送少許樣品到生產該藥材的省、自治區中藥材部門或藥品檢驗所了解情況或請協助鑒定。

 

必要時可到產地調查,采集實物標本,了解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等情況,以便進行鑒定研究。

 

直觀的性狀鑒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藥鑒定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形狀藥材的形狀與藥用部分有關,每種藥材的形狀一般比較固定。

 

如根類藥材有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等;

 

皮類藥材有卷筒狀、板片狀等;

 

種子類藥材有圓球形、扁圓形等。

 

經驗鑒別防風根莖部分稱為“蚯蚓頭”,海馬的外形為“馬頭蛇尾瓦楞身”。

 

老藥工們這些經驗鑒別的術語,形象而生動,易懂易記。

 

有些葉和花類藥材很皺縮,須先用熱水浸泡,展平后觀察。

 

大小藥材的大小指長短、粗細、厚薄。

 

要得出比較正確的大小數值,應觀察較多的樣品。

 

如測量的大小與規定有差異時,可允許有少量稍高于或低于規定的數值。

 

有些很小的種子類藥材,如車前子、菟絲子等,應在放大鏡下測量。

 

表示藥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顏色各種藥材的顏色是不相同的,如丹參色紅,黃連色黃,紫草色紫,烏梅色黑。

 

藥材因加工或貯藏不當,就會改變其固有的色澤。

 

很多藥材的色調不是單一的,而是復合的色調。

 

在描述藥材顏色時,如果用兩種以上的復合色調描述時,則應以后一種色調為主,如黃棕色,即以棕色為主。

 

表面特征指藥材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有無皺紋、皮孔或毛茸等。

 

雙子葉植物的根類藥材頂部有的帶有根莖;

 

單子葉植物根莖有的具膜質鱗葉;

 

蕨類植物的根莖常帶有葉柄殘基和鱗片。

 

白花前胡根的根頭部有葉鞘殘存的纖維毛狀物,是區別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

 

植物香圓未成熟果實或幼果作枳殼或枳實時,果頂具俗稱“金錢環”,這一特征是鑒別該種的重要依據。

 

質地指藥材的軟硬、堅韌、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

 

有些藥材因加工方法不同。

 

質地也不一樣,如鹽附子易吸潮變軟,黑順片則質硬而脆。

 

含淀粉多的藥材,如經蒸煮加工,則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而質地堅實。

 

在經驗鑒別中,用于形容藥材質地的術語很多,如質輕而松、斷面多裂隙,謂之“松泡”;

 

富含淀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謂之“粉性”;

 

質地柔軟,含油而潤澤,謂之“油潤”;

 

質地堅硬,斷面半透明狀或有光澤,謂之“角質”等。

 

折斷面指藥材折斷時的現象,如易折斷或不易折斷,有無粉塵散落等及折斷時的斷面特征。

 

自然折斷的斷面應注意是否平坦,或顯纖維性、顆粒性或裂片狀,斷面有無膠絲,是否可以層層剝離等。

 

對于根及根莖類、莖和皮類藥材的鑒別,折斷面的觀察是很重要的。

 

如茅蒼術易折斷,斷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狀結晶);

 

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

 

黃柏折斷面,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

 

牡丹皮折斷面較平坦,顯粉性。

 

對于不易折斷或折斷面不平坦的藥材。

 

為描述斷面的形態特征,可用刀切成橫切面,以便觀察皮部與木部的比例、維管束的排列形狀、射線的分布等,有些藥材肉眼還可察見黃棕色小點(分泌組織)等。

 

對于橫切面特征的描述,經驗鑒別也有很多術語,如粉防己有“車輪紋”;

 

茅蒼術有“朱砂點”;

 

大黃根莖的星點;

 

何首烏的云錦狀花紋等。

 

氣有些藥材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這是由于藥材中含有揮發性物質的緣故,也成為鑒別該藥材主要依據之一,如檀香、阿魏、麝香、肉桂等。

 

對氣味不明顯的藥材,可切碎后或用熱水浸泡一下再聞。

 

味每種藥材的味感是比較固定的,有的藥材味感亦是衡量品質的標準之一,如烏梅以味酸為好;

 

黃連以味越苦越好;

 

甘草味甜為好等等,這都是與其所含成分及含量有密切關系。

 

若藥材的味感改變,就要考慮其品種和質量問題。

 

嘗藥時要注意取樣的代表性,因為藥材的各部分味感可能不同。

 

注意對有強烈刺激性和劇毒的藥材,口嘗時要特別小心,取樣要少,嘗后應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如草烏、雪上一支蒿、半夏、白附子等。

 

水試有些藥材在水中或遇水能產生特殊的現象,作為鑒別特征之一。

 

如番紅花加水泡后,水液染成黃色;

 

秦皮加水浸泡。

 

浸出液在日光下顯碧藍色熒光;

 

車前子加水浸泡,則種子粘滑,且體積膨脹。

 

這些現象常與藥材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或組織構造有關。

 

火試有些藥材用火燒之,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現象,作為鑒別特征之一。

 

如降香微有香氣,點燃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燒后留有白灰;

 

麝香少許用火燒時有輕微爆鳴聲,起油點如珠,似燒毛發但無臭氣,灰為白色,可資鑒別。

 

以上所述,是藥材性狀鑒定的基本順序和內容,在描述中藥的性狀或制訂質量標準時,都要全面而仔細地觀察這幾個方面。

 

但對具體藥材的各項取舍可以不同。

 

除上述對完整藥材的性狀鑒別外,還應學習掌握一些飲片鑒別知識。

 

飲片不同于完整藥材的鑒別特征是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

 

在學習時應結合完整藥材特征,特別是橫切面、表面和氣味的特征來對比識別,也不難掌握。

 

顯微鑒定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藥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含物的特征,用以鑒定藥材的真偽和純度,顯微鑒定常配合來源、性狀及理化鑒定等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當藥材的外形不易鑒定,或藥材破碎或呈粉末狀時,此法較為常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已將顯微鑒定應用到很多中藥和中成藥制劑的鑒別中。

 

進行顯微鑒定,鑒定者必須具有植物(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制片的基本技術。

 

顯微鑒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完整藥材的顯微鑒定適用于完整藥材組織構造的觀察。

 

首先選擇藥材的適當部位,制成顯微標本片,然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

 

制片時,大多數藥材可做成橫切片,有的還要做成縱切片。

 

切片的方法有徒手切片法、滑走切片法、石蠟切片法等。

 

其中以徒手切片法最為簡便、快速,較為常用。

 

手切的薄片為了能夠清楚地觀察組織構造和細胞及其內含物的形狀,必須把切片用適當的溶液進行處理和封藏。

 

有時為了觀察某些細胞組織,如纖維、導管等,亦需要制組織解離片和粉末片。

 

觀察藥材組織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時,一般用甘油醋酸試液或蒸餾水裝片觀察淀粉粒,可同時利用偏光顯微鏡觀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現象;

 

用稀甘油裝片觀察糊粉粒、淀粉粒、油滴、樹脂等;

 

用水合氯醛液裝片,不加熱可立即觀察菊糖,若加熱透化可溶解淀粉粒、蛋白質、葉綠體、樹脂、揮發油等,并使已收縮的細胞膨脹,細胞組織清楚,草酸鈣晶體特征顯著。

 

破碎藥材的顯微鑒定對大塊片藥材亦可切制組織片,方法大體上和完整藥材的顯微鑒定方法相同;

 

塊片較小難于制成切片時,可用化學試劑把植物組織解剖開,制成解離組織片進行觀察,或刮取粉末進行制片觀察。

 

對切碎的草類和葉類藥材,則表面片的觀察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粉末藥材的顯微鑒定粉末材料的處理和封藏方法與完整藥材的顯微鑒定相似。

 

制成的粉末片,可作顯微化學反應。

 

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組織碎片和后含物特征,進行真偽和純度的鑒定。

 

中成藥中的丸、散、沖等劑型的顯微鑒定方法基本上同粉末藥材。

 

測量細胞和后含物的大小,也是顯微鑒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特別是中成藥中同類細胞或后含物的大小,往往可作為品種間的鑒別特征。

 

礦物藥的顯微鑒定除直接粉碎成細粉觀察外,還可進行磨片觀察。

 

如對透明礦物可磨成薄片在偏光顯微鏡下,根據光透射到礦物晶體內部所發生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現象進行鑒定;

 

對不透明礦物可磨成光片,在礦相顯微鏡下,根據光在磨光面上反射時所產生的現象,觀察測定其反射力、反射色,偏光圖等進行鑒定。

 

另外,還可利用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χ射線衍射分析、差熱分析、光譜分析等現代分析方法。

 

掃描電子顯微鏡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中藥材的顯微鑒定手段和方法發展也是很快的。

 

透射電鏡、掃描電鏡、掃描電鏡十χ射線能譜分析等也都用在藥材的微觀鑒別上。

 

其中應用最多的是掃描電子顯微鏡。

 

它能使物質的圖象呈現顯著的表面立體結構的特征,放大倍數變化范圍大,樣品制備簡單,不需超薄切片,有的粉末和某些新鮮材料可直接送入觀察,現已應用在動物學、植物學、醫藥學等多種學科中,在中藥材鑒別方面,對難區別的同屬多種藥材的表面細微特征,如種皮和果皮的紋飾,花粉粒,莖、葉表皮組織的結構,個別組織和細胞以及后含物晶體等。

 

有的動物藥材的體壁、鱗片及毛等都有重點鑒別價值。

 

掃描電鏡χ射線能譜分析技術最近幾年也已應用到藥材分析上。

 

中成藥的顯微鑒定中成藥的劑型是很多的,能進行顯微鑒定的成方制劑主要有散劑、丸劑、片(錠)劑、丹劑,其次是投入有藥材細粉的浸膏劑、濃縮丸劑、顆粒劑和沖劑等,因為它們含有藥材的細胞、組織碎片及后含物和其他微細特征。

 

中成藥的顯微鑒定,一般根據處方品種,選取各藥在該成藥中較具專屬性的顯微特征,作為鑒別依據。

 

理化鑒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學的或儀器分析方法,鑒定中藥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劣程度,統稱為理化鑒定。

 

通過理化鑒定分析中藥中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無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質的有無等。

 

物理常數的測定包括相對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點、凝固點、熔點等的測定。

 

這對揮發油、油脂類、樹脂類、液體類藥和加工品類藥材的真實性和純度的鑒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藥材中如摻有其他物質時,物理常數就會隨之改變,如蜂蜜中摻水就會使比重降低,影響粘稠度。

 

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對有些藥材的物理常數作了規定,如蜂蜜的相對密度在1.349以上,冰片(合成龍腦)的熔點應為205~210℃;

 

肉桂油的折光率應為1.602~1.614等。

 

天竺黃規定檢查體積比,即取竹黃粉末(過4號篩)10g,輕輕裝入量筒內,其體積不得少于35ml。

 

這是一種類似測定相對密度的方法,實際上也可推廣用于測定其他藥材,這就比較容易掌握輕重的標準。

 

膨脹度的測定藥材中含有粘液、果膠、樹脂等成分,有吸水膨脹的性質,如車前子等果實、種子類藥材,種皮含有豐富的粘液質,其吸水膨脹的程度和其所含的粘液成正比關系。

 

按藥典檢查北葶藶子膨脹度不得低于12,遠遠大于南葶藶子膨脹度(不得低于3)。

 

天竺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檢查其吸水量,也是鑒定天竺黃純度和品質優劣的質量指標之一。

 

色度檢查含揮發油類成分的中藥,常易在貯藏過程中氧化、聚合而致變質,經驗鑒別稱為“走油”。

 

藥典規定檢查白術的色度,就是利用比色鑒定法,檢查有色雜質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藥材走油變質的程度。

 

泡沫指數和溶血指數的測定利用皂素的水溶液振搖后能產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紅細胞的性質,可測定含皂素類成分藥材的泡沫指數或溶血指數作為質量指標。

 

通常如有標準皂素同時進行比較,則更有意義。

 

溶血指數測定時,應說明溫度和應用何種動物的血,以能產生溶血的最低濃度表示之。

 

因所得數據重復性差,所以較少有實用意義。

 

微量升華是利用中藥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在一定溫度下能升華的性質,獲得升華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結晶形狀、顏色及化學反應。

 

如大黃粉末升華物有黃色針狀(低溫時)、片狀和羽狀(高溫時)結晶。

 

熒光分析利用中藥中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產生一定顏色熒光的性質進行鑒別。

 

通常可直接取中藥片塊、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下進行熒光分析。

 

如黃連在紫外光燈下,顯金黃色熒光,木質部尤為顯著。

 

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下顯淡藍色熒光。

 

有的藥材如附有地衣或有某些霉菌或霉菌毒素時,也會有熒光現象,應注意區別。

 

一般觀察熒光的紫外光波長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時,應加說明,因兩者熒光現象不同。

 

顯微化學反應是將中藥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載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學試劑使產生沉淀或結晶,或產生特殊的顏色,在顯微鏡下觀察。

 

亦用于細胞壁和細胞內含物性質的鑒別(見藥典附錄項)。

 

蛋白電泳法中藥材中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的種類很多,特別是動物藥類和果實種子藥類。

 

以往多用氨基酸測定儀測其種類和含量,但價格貴,難于作定性分析廣泛使用。

 

近年來用聚丙烯酰胺凝膠蛋白電泳法,成功地定性鑒別了大量中藥材。

 

化學定性分析利用藥材的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試劑產生特殊的顏色反應或沉淀反應來鑒識。

 

一般在試管中進行,亦有直接在藥材切片或粉末上觀察以了解該成分所存在的部位。

 

如柴胡橫切片,加無水乙醇-濃硫酸等量混合液后則凡是含有皂苷的組織開始呈黃綠色,漸至綠色,最終呈藍色。

 

化學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可初步提示有無某種成分,如需要了解其含量多少和是否符合藥用標準,則必需作含量測定。

 

藥典對有些藥材規定要作含量測定,如馬錢子中士的寧堿的含量不得少于1.2%等。

 

含揮發油類、脂肪油類或樹脂、蠟等藥材,除進行其中油、脂、蠟等含量測定外,尚需進行它們的物理常數和化學常數測定,如羥值、酸值、皂化值、碘值等,以表示品質優劣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尚規定以下幾項常規測定,適用于一般藥材的品質檢查。

 

包括純度檢查、水分、雜質,后者指中藥原植(動)物的非藥用部分、有機雜質和無機雜質。

 

無機雜質的檢查一般采用過篩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來測定;

 

品質優良度檢查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水分測定中藥中含有過量的水分,不僅易霉爛變質,使有效成分分解,且相對地減少了實際用量而不能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控制中藥中水分的含量對保證中藥質量有密切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水分的含量限度。

 

測定中藥中水分的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規定有三種。

 

烘干法、甲苯法和減壓干燥法。

 

烘干法適用于不含或少含揮發性成分的中藥;

 

甲苯法適用于含揮發性成分的中藥;

 

減壓干燥法適用于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貴重中藥。

 

目前有用紅外線干燥器測定水分,又有報道利用無水乙醇吸收藥材中的水分,以甲醇作內標劑進行氣相色譜分析測定藥材中水分的方法,具有迅速、靈敏度高的優點。

 

灰分測定中藥中的灰分,包括中藥本身經過炭化后遺留的不揮發性無機鹽類,以及中藥表面附著的不揮發性無機鹽類,即總灰分。

 

各種中藥在無外來摻雜物時,總灰分應在一定范圍以內,故所測灰分數值高于正常范圍時,表示有可能在加工或運輸儲存等環節中有其他無機物污染或摻雜。

 

中藥中最常見的無機物質為泥土、砂石等,測定灰分的目的是限制藥材中的泥沙等雜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了中藥總灰分的最高限量,它對保證中藥的純度具有重要意義。

 

有些中藥的總灰分本身差異較大,特別是組織中含草酸鈣較多的中藥,如大黃,測其酸不溶性灰分,即加10%鹽酸處理,得到不溶于10%鹽酸灰分。

 

這就使總灰分中的鈣鹽等溶去,而泥土、砂石等主要是硅酸鹽因不溶解而殘留。

 

這樣就能較精確地反應中藥的質量。

 

浸出物測定對某些中藥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有效成分尚無精確定量方法的中藥,一般可根據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質,進行浸出物的測定,亦是最常用的質量指標。

 

常用的溶劑是水或不同濃度的乙醇,少數用乙醇和氯仿等,測定時根據藥典規定的溶劑,或選用溶劑。

 

揮發油含量測定利用藥材中所含揮發性成分能與水蒸氣同時餾出來的性質,在揮發油測定器中進行測定。

 

色譜法色譜法又稱層析法,是將中藥進行化學成分分離和鑒別的重要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質在不同的兩相中所表現的物理化學性質上的差異,當一相固定而另一相流動時,這些物質在兩相中就要反復進行物理化學運動使得那些在物理化學性質上只有微小差異的組分也能產生差速移行,從而使不同組分得到充分的分離。

 

按層析方法不同,分為柱層析、紙層析、薄層層析、氣相層析和高效液相層析等。

 

薄層色譜用于中藥鑒定時,可作定性又可定量。

 

氣相色譜法可以分析氣體和有一定揮發性的液體和固體樣品。

 

高效液相色譜法只要求樣品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氣化,現已應用于中藥的質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般常用波長為:紫外光區200~400nm,可見光區400~850nm,紅外光區2.5~15μm(或按波數計為4000cm-1~667cm-1)。

 

所用儀器為紫外分光光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或比色計)、紅外分光光度計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①紫外分光光度法對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200~400nm處有最大吸收波長的中藥,常可選用此法。

 

此法不僅能測定有色物質,對有共軛雙鍵等結構的無色物質也能精確測定,它具有靈敏、簡便、準確,既可作定性分析又可作含量測定等優點。

 

②紅外分光光譜法紅外光區的紅外光譜又稱振轉光譜,其特征性很強,吸收峰很多,而且尖銳,主要用于物質的鑒別和分析結構。

 

進行鑒別時,通常固體樣品均采用溴化鉀壓片法,液體樣品采用液樣點于氯化鈉或溴化鉀片間,在4000~667cm-1范圍內測定其吸收光譜。

 

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目前用于測定中藥和中藥制劑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有害物質的檢查近年來由于中藥質量分析的內容不斷擴大,對中藥中無機成分和有害、有毒成分的分析已引起重視。

 

藥物的有效和無害物質兩者是同樣重要的。

 

中藥中如果污染了有害物質如農藥、霉菌和霉菌毒素及重金屬等就會影響人民健康。

 

常見的毒性成分的檢測有:有機氯農藥殘留量的測定,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檢測,黃曲霉毒素的檢查,重金屬的檢查等。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ongyaojianding_10358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22: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