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推拿療法】
拼音
tuīnáliáofǎ
英文參考
Chinesetraditionalmassage
操作名稱推拿(按摩)療法
適應癥扭傷、挫傷、軟組織勞損、落枕、肌肉萎縮、肩周炎、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癥、關節運動功能障礙、骨折愈后功能恢復期、腱鞘炎、腱鞘囊腫、胃下垂、胃腸功能紊亂、感冒、早期高血壓、頭痛、失眠、呃逆、面癱、偏癱、截癱,脊髓灰質炎后遺癥、乳腺炎、痛經等。
禁忌癥急性傳染病、惡性腫瘤、出血傾向、精神分裂癥、結核病進展期、惡病質、急性化膿性炎癥。
局部有血栓性靜脈炎、淋巴管炎、皮膚病者禁用。
婦女孕期和月經期腰骶、腹部及下肢不宜按摩。
方法及內容1.推拿前術者要洗手挽袖,修剪指甲。
患者取合適體位,裸露治療部位,使肌肉放松。
局部應涂以滑石粉或冬青油、液狀石蠟、藥液、藥酒、蔥姜汁等,或用治療巾覆蓋后進行推拿。
2.根據辯證施治原則,選擇經絡俞穴和有關部位。
參照中醫補瀉手法、經絡的逆方向,和神經、血管、淋巴管、肌肉解剖特點進行推拿。
3.推拿的操作順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前再后,先頭面后軀干,先胸腹后背部,先上肢后下肢。
4.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捶、搖、震、點、搬等各種手法數十種;常用有法、推摩法、擦摩法、揉捏法、捶擊法、顫摩法6種,可酌情施用。
手法要柔和、均勻、持久和有力,以達深透之目的。
其一般規律是:由面→線→點→面;用力要輕→重→輕;動作要慢→快→慢;做到有條不紊。
5.每次治療1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5-15次為1療程。
推拿前或后,配合中草藥濕熱敷或紅外線、蠟療、短波等療法,可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1.飯后30min,空腹及勞累后,均不宜進行推拿。
2.應取得患者合作,并經常注意患者反應及局部情況,根據病情變換手法,適當掌握強度,防止擦傷。
被動時手法要輕緩。
3.室內空氣要流暢,溫度要適宜,冬季注意保暖。
引用:http://big5.wiki8.com/tuinaliaofa_103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