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液門】
拼音
yèmén
英文參考
Yehmen(ying-SpringpointSJ2);yehmen;yemen(SJ2)
經穴名·液門
出《靈樞·本輸》。
《針灸甲乙經》作腋門,《千金要方》作掖門。
屬手少陽三焦經。
滎(水)穴。
在手背部,當第4、五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和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
主治頭痛,發熱,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指臂攣痛等。
斜刺0.3-0.5寸。
艾炷灸3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液門在手背部,第四、五指間赤白肉際處。
取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間縫紋端,即赤白肉際處取穴。
穴位解剖液門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手背深膜、骨間背側肌。
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
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
手背皮薄,有毛及皮脂腺,富有彈性。
該穴皮膚由尺神經的指背神經分布。
在皮下筋膜內,手背淺靜脈非常豐富,互相吻合成網狀。
手的血液回流是以手背靜脈為主。
手背的淺淋巴管與淺靜脈伴行,手掌遠側的淺淋巴管網,經指蹼處也匯入手背的淺淋巴管。
在手背,伸指肌腱之間有腱束相連,稱腱聯合。
伸指時,使其動作協同而相互牽拉,尤以中、環、小指的腱聯合更為明顯。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手背深筋,經伸肌腱第三與四根腱之間的腱聯合,達深層尺神經支配的骨間肌。
特異性五輸穴之一,本經之滎穴,五行屬水。
功用清頭目,利三焦,通絡止痛。
主治病癥1、頭面部病癥:頭痛、咽喉炎、耳疾、齒銀炎、角膜白斑等。
2、其他病癥:瘧疾、前臂肌痙攣或疼痛,手背痛,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精神疾患等。
刺灸法刺法:1、直刺0.3-0.5寸,局部脹痛,可擴散至手背。
2、針尖略向上,不斷運針,針感可沿三焦經脈循行向上至肘。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液門配中渚、陽池,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手背痛。
液門配魚際,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主治喉痹。
液門配外關、聽宮,有清頭目,利三焦的作用,主治耳鳴,頭痛。
文獻摘要《甲乙經》:膽眩厥,手臂痛,善驚,忘言,面赤,泣出,液門主之。
《千金方》:主手臂痛。
《金鑒》:主治咽喉紅腫,牙齦痛,手臂紅腫,耳暴聾,不得眠等證。
大巨穴別名·液門
詳見該條。
引用:http://big5.wiki8.com/yemen_3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