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頭針療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09:55: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7-11 16:37 編輯

醫學百科●頭針療法

 

拼音

 

tóuzhēnliáofǎ

 

英文參考

 

scalpacu-therapy;

 

Headacupuncture

 

概述

 

頭針療法亦稱頭皮針。

 

針刺療法之一。

 

頭針療法是在頭部特定穴區(刺激區)內沿皮針刺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新方法。

 

是在傳統針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關于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理論,通過近年來的大量臨床實踐而總結出來的。

 

1972年始見報道。

 

頭針療法使用方便,效果好,尤其對腦源性疾病,如腦血管后遺癥等效果顯著。

 

頭針刺激區的定位,主要是根據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理論(有些刺激區是根據針感部位及治療作用確定的)。

 

因頭皮上有和皮層功能相一致的投射區,刺激不同的投射區,能起到不同的治療作用,臨床上按其功能不同,劃分為若干刺激區。

 

為了便于刺激區定位,設有兩條標定線,依此能準確地確定頭部各刺激區的位置(如圖)。

 

用毫針按一定方向沿皮下緩慢捻轉進針,達到應有深度,快速旋轉針體,幅度應達360°以上,捻轉速度在每分鐘200次左右。

 

進針后轉捻2~3分鐘,留針5~10分鐘,中間反復操作2~3次。

 

亦可用電針機在主要刺激區通電,以代替手法捻轉,頻率可用200~300次/分,刺激強度及波形根據個人反應而定。

 

頭針療法參照現代醫學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的理論,結合疾病的部位,選用與之相應的刺激區。

 

針刺時,以毫針在選定的刺激區上,沿皮膚進針至一定深度,然后予以大幅度、高頻率的捻轉,出現針感后仍持續捻轉3-5分鐘。

 

留針10-20分鐘。

 

期間可再行捻轉1-2次,亦可加用電針刺激。

 

多用于中風偏癱,腦動脈硬化,失語,震顫性麻痹,神經性頭痛等癥。

 

頭針的適應癥

 

適應證有腦血栓形成及腦溢血等腦血管意外后遺癥、顱腦損傷、顱內炎癥后遺癥及舞蹈癥、震顫麻痹、梅尼埃(美尼爾)病、耳鳴、精神性多尿、遺尿癥、神經性頭痛等。

 

頭針的禁忌癥

 

腦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穩定者不宜用。

 

頭部刺激區的定位和主治定位依據常用的有兩種:一是根據臟腑經絡理論,在頭部選取相關經穴進行治療。

 

二是根據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在頭皮上劃分出相應的刺激區進行針刺。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種。

 

應該注意:顱表面的腦回投影位置與現在所制定的刺激部位,只能說是基本相應的,從C.T照片考查,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個體差異,在劃定刺激線時,應適當考慮顱骨的形狀。

 

定位線劃分刺激區的兩條標準定位線。

 

前后正中線:是從兩眉間中點(正中錢前點)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緣(正中線后點)經過頭頂的連線。

 

眉枕線:是從眉中點上緣和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刺激區定位和主治[運動區]部位:上點在前后正中線中點往后0.5厘米處;

 

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發際前緣相交處。

 

如果鬢角不明顯,可以從顴弓中點向上引垂直線,此線與眉枕線交叉處向前移0.5厘米為運動區下點。

 

上下兩點連線即為運行區。

 

運動區又可分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上運動區的上1/5,為下肢、軀干運動區。

 

②中部:是運動區的中2/5,為上肢運動區。

 

③下部:是運動區的下2/5,為面運動區,亦稱言語一區。

 

主治①上部:對側下肢、軀干部癱瘓。

 

②中部:對側上肢癱瘓。

 

③下部: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部分或完全喪失語言能力,但基本上保留理解語言的能力),流涎,發音障礙。

 

[感覺區]部位:在運動區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是本區。

 

感覺區可分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是感覺區的上1/5,為下肢、頭、軀干感覺區。

 

②中部:是感覺區的中2/5,為上肢感覺區。

 

③下部:是感覺區的下2/5,為面感覺區。

 

主治:①上部:對側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頭后、頸項部疼痛、頭暈、耳鳴。

 

②中部: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

 

③下部:對側面部麻木,偏頭痛,顳頜頭節炎等。

 

[舞蹈震顫控制區]部位:在運動區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震顫麻痹綜合征。

 

[暈聽區]部位: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

 

主治:眩暈、耳鳴、聽力降低。

 

[言語二區]部位:從頂骨結節后下方2厘米處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直線,向下取3厘米長直線。

 

主治:命名性失語。

 

(又稱健忘性失語,病人稱呼"名稱"能力障礙,如病人不會叫"椅",只說是"坐的";

 

其他人叫椅時,他能聽懂。

[言語三區]部位:暈聽區中點向后引4厘米長的水平線。

 

主治:感覺性失語。

 

(病人理解言語能力障礙,常答非所問。

[運用區]部位:從頂骨結節起分別引一垂直線和與該線夾角為40度的事兩線,長度均為3厘米。

 

主治:失用癥。

 

(又稱運用不能癥,病人能力、肌張力及基本運動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礙,例如不能解鈕扣,拾硬幣等。

[足運感區]部位:在前后正中線的中點旁開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長,平行于正中線。

 

主治:對側下肢癱瘓,疼痛,麻木,急性腰扭傷,夜尿,皮質性多尿,子宮下垂等。

 

[視區]部位:在前后正中線的后點旁開1厘米處的枕外粗隆水平線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4厘米長直線。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

 

[平衡區]部位:在前后正中線的后點旁開3.5厘米處的枕外粗隆水平線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4厘米長直線。

 

主治:小腦疾病引起的共濟失調,平衡障礙,頭暈,腦干功能障礙引起的肢體麻木癱瘓。

 

[胃區]部位:從瞳孔直上發際處為起點,向上行平行于前后正中線2厘米長直線。

 

主治:胃炎、胃潰瘍等引起的胃痛、上腹部不適。

 

[胸腔區]部位:在胃區與前后正中線之間,發際上下各引2厘米長直線。

 

主治:支氣管哮喘,胸部不適等癥。

 

[生殖區]部位:從額角處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2厘米長直線。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子宮脫垂等。

 

選穴方法單側肢體疾病,選用對側刺激區;

 

雙側肢體疾病,選用雙側刺激區;

 

內臟全身疾病或不易區別左右的疾病,可雙側取穴,一般根據疾病選用相應的刺激區,并可選用有關刺激區配合治療。

 

如下肢癱瘓,可選下肢運動區配足運感區。

 

頭針的操作方法

 

1.一般取坐位,根據病情亦可采用平臥或側臥位。

 

2.刺激區定位:首先準確定前后正中線和眉枕線二條標準線,然后正確判定所需刺激區。

 

3.分開頭發,充分暴露治療部位,按常規消毒。

 

4.選6-8cm的26-28號毫針,針與頭皮約成30°角,沿所選頭皮刺激區斜向捻轉進針,沿皮下或帽狀腱膜下快速推進到該區相應長度后,快速持續捻轉,不提插。

 

刺運動區、感覺區全區時,要按上、中、下三部位各刺1針。

 

5.捻針時用示指橈側面與拇指掌側面夾持針柄,以示指掌指關節連續伸屈,使針體來回快速旋轉200次/min左右,持續捻轉2-3min,間隔5-10min,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再捻轉兩次即可出針。

 

也可用低頻脈沖電密波刺激,每次通電15-20min。

 

6.出針時,捻轉快速退出,用無菌干棉球揉壓針眼1-2min,以防出血。

 

7.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1療程。

 

需要時,休息3-5天后繼續第2療程。

 

注意事項

 

1.頭部因長有頭發,因此尤其須做到嚴密消毒,以防感染。

 

2.明確診斷,正確選區。

 

3.毫針推進時術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覺疼痛時,應停止進針,將針往后退,然后改變角度再進針。

 

4.由于頭針的刺激較強,刺激時間較長,術者須注意觀察患者表情,以防暈針。

 

5.對腦溢血患者,須待病情及血壓穩定后方可做頭針治療。

 

凡并發有高熱、心力衰竭等癥時,不宜立即采用頭針。

 

6.中風后遺癥患者,留針期間宜主動或被動活動患肢,可提高療效。

 

頭皮針臨床研究狀況

 

頭皮針療法從70年代初推廣應用于治療腦源性疾病以來,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日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其適應范圍不斷擴大,并在作用機理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現將國內近20多年來頭皮針臨床研究狀況概述如下。

 

一、神經、精神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及死亡率,目前在我國及世界范圍內均為較高的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頭皮針對其有較好的療效。

 

早在1976年統計34個單位共治療2917例中風偏癱病人,運動障礙者取對側運動區,感覺障礙者取對側感覺區,語言障礙者取語言一區、二區等,采用快速捻針法,結果基本痊愈705例,占24.2%;

 

顯效1013例,占37.7%;

 

有效1039例,占35.6%;

 

無效160例,占5.5%;

 

總有效率為94.5%。

 

對其中的1634例分析了病種與療效的關系。

 

腦血栓及其后遺癥1263例,基本治愈344例,占27.2%;

 

腦出血及后遺癥321例,基本痊愈45例,占14%;

 

栓塞及后遺癥50例,基本痊愈5例,占10%。

 

結果以治療腦血栓形成及其后遺癥的效果較好。

 

1991年焦順發在收集國內外醫學雜志公開發表和會議交流的466篇頭針論文中,能用一個標準統計的32332例病人,其中腦血管疾病就有20923例,占頭針治療總數的64.71%。

 

在20923例腦血管疾病中,臨床基本治愈7637例,占36.50%;

 

顯效7117例,占34.01%;

 

有效5196例,24.83%;

 

總有效率為95.34%。

 

從而說明了頭針在臨床上治療腦血管疾病最多,而且療效好。

 

頭皮針不但對中風急性期有特效,對一些多年的中風后遺癥亦有顯著療效,為目前治療腦血管疾病的首選療法之一。

 

假性球麻痹為頑固病癥之一。

 

陳克彥取運動區(頂顳前斜線)為主,配舌下區、舌咽區治療本病15例,結果基本痊愈9例,顯效3例,有效3例,其中有6例針前飲水嗆或舌頭卷縮在口腔內,張口不大,經3~6次針刺后能張嘴伸舌利進食不嗆,有5例在針刺1~6次后拔掉胃管進半流及流質,還有4例是針刺7次后見效。

 

滕斌權取言語一區、百會(相當于頂中線)、神庭(相當于額中線)、啞門、人迎穴治療本病26例,用捻轉法,結果基本治愈9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31%,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震顫麻痹:198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研究所針法研究室取運動區治療本病23例,結果顯效8例,占34.80%;

 

好轉11例,占47.80%;

 

無效4例,占17.40%;

 

總有效率為82.60%。

 

1992年賈懷玉等用頭皮針治療本病25例,結果基本治愈4例,占16%;

 

顯效12例,占48%;

 

有效6例,占24%;

 

無效3例,占12%;

 

總有效率為88%。

 

從而證明頭皮針對本病有較好的控制和改善作用,而且療效鞏固,值得推廣應用。

 

舞蹈病:1988年劉瑞銀取舞蹈震顫控制區,平衡區治療小兒舞蹈病23例,經6~23次治療后,痊愈17例,顯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65%。

 

1989年李玉琴報道取雙側舞蹈震顫控制區,治療風濕性舞蹈病20例,經治療1療程后痊愈14例,顯效5例,無效1例,治療率為70%,總有效率為95%。

 

癲癇:而楊公華獨辟門徑、取運動區、感覺區等,將埋線法試用于頭針臨床,治療本病50例,結果有45例獲效,值得借鑒。

 

運動神經元疾病:1992年賈懷玉等參照參照"頭皮針穴名國際標準化方案"取穴,用抽法,并結合導引吐納等方法,治療本病2例,結果有1例基本治愈,1例有效。

 

薛建堂采用接力刺法治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也取得了較好療效。

 

可惜病例太少,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共濟失調:198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針法研究室針刺平衡區和暈聽區治療本病15例,結果顯效4例,占26.7%;

 

好轉7例,占46.6%;

 

無效4例,占占26.7%;

 

總有效率為73.3%。

 

1991年傅積忠等針刺平衡區為主,配視區、暈聽區和足運感區,再配合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與川芎嗪注射液混合后封閉體穴,治療本病50例,經40天治療,結果痊愈20例,顯效20例,好轉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

 

坐骨神經痛:肖永儉等取對側感覺區上1/5,治療4例劇烈坐骨神經痛(2例為腰椎間盤脫出,2例為坐骨神經炎)均治愈,大都在1次捻針結束時疼痛消失,經3~5次治療而痊愈。

 

鄭云龍采用頭針治療本病21例,平均13.6次后,治愈16例,顯效1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0.5%。

 

三叉神經痛:為頑固性痛癥。

 

鄭云龍采用頭針治療本病3例,經治療5后基本治愈1例,顯效1例,有效1例。

 

北京市紅十字朝陽醫院針灸科用頭針治療本病7例,基本治愈1例,顯效5例,有效1例,全部有效。

 

目前鑒于對治療本病還缺乏絕對有效而又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而頭皮針是一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故有必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癥狀之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

 

頭皮針治療多有很好的效果,在這方面報道較多。

 

如人取血管舒縮區、感覺區、情感區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263例,結果痊愈186例,顯效40例,好轉37例,總有效率為100%。

 

劉淑蘭用電頭針,取感覺區上1/5、血管舒縮區上1/2為主穴,前頭痛加感覺區下2/5,偏頭痛加對側感覺區下2/5,偏頭痛加對側感覺區下2/5,治療頭痛401例,結果痊愈336例,好轉4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9.5%。

 

神經衰弱:陳永泉用頭針取情感區(相當于運動區向前平移4.5厘米)治療本病22例,結果基本治愈19例,占85%;

 

好轉3例,占15%;

 

總有效率為100%。

 

此外,朱明等取額中線、頂中線治療癔病急性發作取得滿意的即時效果。

 

二、心血管系統疾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統的常見病,資料表明,頭皮針對此有較好療效,尤其在解除心絞痛,緩解和消除癥狀方面,多有良效。

 

對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的心電圖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如楊公華在1976年針刺胸腔區治療冠心病50例,結果心絞痛42例中顯效34例,好轉8例。

 

朱明清等取額中線、額旁1線,用抽氣法治療1例風心病急性發作伴心絞痛患者,針后當即諸癥緩解三、呼吸系統疾病頭皮針治療呼吸疾病,報道較少。

 

主要治療哮喘,特別對哮喘急性發作有較迅速的緩解作用。

 

如1987年朱明清等取額中線、額旁1線,用抽氣法,治療1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重癥患者,針后5分鐘喘平氣緩,之后余癥隨減,能起床散步。

 

1988年杜全枝等報道,取從側胸腔區治療過敏性支氣管哮喘12例,有7例針刺后哮喘得到控制,2例呼吸困難及氣短緩解,有效率達93.3%。

 

其中等1次針刺后見效者9例,哮喘控制者最少1次,最多7次。

 

說明針刺胸腔區對哮喘等癥狀的控制,有速效之特點。

 

四、消化系統疾病資料表明,頭皮針對消化系統疾病,尤以急性胃腸炎、菌痢、胃下垂、脫肛等有較好療效,作用迅速而持久,如朱明清針刺額旁2線,用抽氣法治療急性腸炎,針后腹痛和泄瀉即止。

 

胃下垂:是由胃肌張力不足而引起的慢性疾病,用頭皮針治療亦有良效。

 

郭兆通等取雙側胃區為主,用捻轉法,治療本病158例,1~2個療程37例,3個療程58例,4個療程39例,5個療程以上24例。

 

結果治愈136例,占86.1%;

 

好轉17例,占10.7%;

 

無效5例,占3.2%;

 

總有效率為96.8%。

 

并對治愈的72例患者,進行1~8年的隨記,結果有51例良好,19例一般,2例復發,占2.8%。

 

從而證明頭皮針不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及急癥有特效,而且治療慢性疾病同樣有較好療效,并且遠期療效亦好。

 

膈肌痙攣:也屬常見病癥。

 

李平華等針刺額旁2線,用小幅度提插法,并配合導引吐納治療本病48例,結果治愈44例,占88.9%,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脫肛:聶漢云等報道百會透前頂埋針刺灸法治療脫肛60例,結果治療后12~24小時痊愈34例,25~48小時顯效16例,49~60小時有效7例,60小時以上無效者3例,總有效率為95%。

 

此外,朱明清等取左側額旁2線,用瀉法行針,治療1例膽石癥膽囊炎而引起的急性膽絞痛患者,針后立即痛止。

 

五、運動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的頭皮針治療效果顯著,有效的病癥有頸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傷等。

 

賈懷玉用頭皮針取額頂帶后1/3為主穴,頸肩部疼痛者加取頂后斜帶,頸性眩暈者加額中帶,四肢運行或感覺障礙者取頂顳前、后斜帶,用小幅度提插瀉法,在行針時配合導引吐納及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46例(其中頸型18例、神經根型24例,椎動脈型與脊賄型各2例),針治2療程后顯效29例,占63.04%;

 

有效15例,占32.61%;

 

無效2例,占4.35%;

 

總有效率為95.65%。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見、多發病,用頭皮針結合導引運動法多有良效。

 

1987年朱明清等取頂顳前斜線中1/3,患單側肩者針對側,雙肩乾針雙側,治療本病122例,結果痊愈77例,占63.1%;

 

顯效23例,占18.9%;

 

有效21例,占17.2%;

 

無效1例,占0.8%;

 

總有效率為99.2%。

 

1992年賈懷玉等在頂顳前斜線中2/5處行交叉刺法,治療肩周炎210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長者9年,結果治愈152例,占72.38%;

 

顯效31例,占14.76%;

 

好轉24例,占11.43%;

 

無效3例,占1.43%;

 

總有效率為98.57%。

 

取效的關鍵在于行針時配合導引吐納及意念運動。

 

急性腰痛:為針灸科常見病癥,頭皮針治療同樣有滿意的即時效果。

 

朱明清等以枕上正中線和枕上旁線為主穴,部分病人配用針刺腰部壓痛點治療本病75例,經1~6次治療,70例急性腰扭傷中痊愈48例,顯效22例,另5例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皆好轉。

 

足跟痛:戴毅君報道取對側足運感區,用捻轉法治療跟骨骨刺25例,結果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4%。

 

并從療效與療效與關系來看,治療次數多少與療效不成正比,顯效者平均治療11.4次,而無效者均治療30次以上。

 

六、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疾病尿潴留、尿失禁:是泌尿系統常見疾病,頭皮針對其有較好療效,報道亦多。

 

如呂崗取生殖區配合灸法(灸三陰交、陰谷)治療產后尿潴留23例,全部治愈,一般在治療后1~2小時內排尿。

 

張弘等針刺足運感區、生殖區,配體針(中級、三陰交、陰陵泉、水泉)治療術后尿潴留50例,治療1次排尿者44例,無效6例,一般在針后10~30分鐘自行排尿。

 

田亢生等針刺百會治療中風后小便失禁80例,結果痊愈40例,顯效22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0%。

 

同時還隨機設立了30例針刺關元對照組,兩組比較,治愈率與顯效率均有顯著差異(P<0.01),即頭針組優于對照組。

 

張新風等針刺雙側泌尿生殖區和雙側足運感區,治療神經性尿頻尿失禁21例,結果痊愈12例,顯效2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5.7%,最快2次見效。

 

劉煥芳取生殖區治療多尿癥48例,結果治愈37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9%。

 

七、皮膚科疾病頭皮針對常見的皮膚病,如過敏性皮炎、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足癬、脫發等有較好的療效。

 

鄭云龍用頭針治療3例過敏性皮炎,經6次以內的治療,基本治愈1例,顯效1例,進步1例。

 

姚康義等采用雙盲對照法治療帶狀皰疹191例,頭針組根據皮疹及疼痛部位選擇相應感覺區、運動區,共治148例,痊愈105例,顯效36例,進步8例,有效率100%;

 

對照組用維生素B125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療43例,顯效2例,進步37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90.6%,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1)。

 

頭針組148例中,針刺后立即止痛者49例,其余在2天內均收到止痛效果;

 

對照組43例的止痛時間,顯效病例在3天內、進步病例在7天內,更說明頭皮針的優越性。

 

朱明清等針刺頂顳后斜線上中1/3(雙側),治療急性蕁麻疹,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宋君惠針刺視區治療足癬450例,結果痊愈25例,顯效123例,好轉69例,有效率為90.2%,多在針刺1~2次收效,經隨訪遠期療效也較好。

 

張翠屏用頭針取百會、頭維、生發穴(枕下旁線)為主治療脫發癥880例(其中斑禿424例,全禿74例,普禿62例,脂溢性146例,早禿92例,癥狀性24例,先天性38例,瘢痕性20例),結果治愈507例,顯效213例,有效98例,無效48例,中斷治療14例,總有效率為92.95%。

 

八、婦科疾病頭皮針治療婦科疾病,如痛經、功血等有顯效療效,對月經不調也有較好效果。

 

石燕華針刺生殖區、足運感區治療痛經14例,結果有13例經1次治療顯效,1例減輕。

 

張琦巖等針刺生殖區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40例,結果治愈25例,顯效8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

 

馬玉泉以電針雙側生殖區為主穴,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205例,結果205例全部治愈,其中1次冶愈38例,2~3次79例,5~7次88例,痊愈率100%。

 

經前期緊張癥:李進等用頭針與中藥分別治療此癥108例,頭針組取足運感區、生殖區,結果治愈99例,好轉9例,有效率達100%;

 

中藥組治愈68例,好轉40例,經統計學處理,頭針組顯著優于中藥組(P<0.01)。

 

九、兒科疾病頭皮針治療兒科疾病有較好療效。

 

如小兒腹瀉、各種腦炎后遺癥、腦性癱瘓、小兒遺尿等。

 

腦炎后遺癥、腦癱等屬兒科臨床難治之癥,大量資料表明,頭皮針對其有較好療效。

 

如孟昭璞取對側百會透曲鬢、四神聰為主,治療乙腦后遺癥26例,結果治愈10例,顯效6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31%。

 

孫井勝用頭針治療乙腦后遺失語癥53例(完全性失語34例,不完全性失語19例),經治療全部有效。

 

趙繼偉用頭針治療小兒腦病89例,結果腦炎恢復期和后遺癥28例中,基本治愈4例,占14.28%;

 

顯效2例,占7.14%;

 

有效16例,占57.17%;

 

無效6例,占21.41%;

 

總有效率為78.59%。

 

腦性癱瘓61例中,無效61例中,基本治愈1例,占1.64%;

 

顯效4例,占6.56%;

 

有效35例,占57.38%;

 

無效21例,占34.42%;

 

總有效率為65.58%。

 

郝志清等取額中線、頂中線、枕上正中線,肢體功能障礙者加頂顳前斜線,語言障礙者加顳前線,聽覺障礙者加顳后線,平衡障礙者加枕下旁線,治療低能兒37例,并用自制復方健腦粉(賴氨酸、維生素等)作對照組。

 

結果頭針組37例中,顯效11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X2=4.749,0.01<P<0.05,并經1年的治療和1年后追蹤觀察,智商值均由治療前的28.86,提高到45.94。

 

從而證明頭針對腦發育不良的兒童,有促進和調節大腦功能的作用。

 

小兒麻痹后遺癥:為針灸科臨床常見病癥。

 

羅法權取對側運動區為主,并加用體針治療本病15例,結果基本治愈2例,顯效10例,有效3例,全部有效。

 

蘆祖榮用頭皮針取頂中線、頂顳前斜線治療此癥12例,取得了一定療效。

 

小兒遺尿:申合成等針刺足運感區治療遺尿23例,均獲痊愈。

 

陳再文針刺頂中線治療底稿尿癥37例,結果痊愈6例,顯效21例,進步9例,無效1例。

 

武繼明等取從側足運感區,治療夜尿癥35例,結果痊愈28例,占80%;

 

有效5例,占14.28%;

 

無效2例,占5.7%;

 

總有效率為94.29%。

 

治療尿頻癥10例,結果痊愈4例,有效5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0%。

 

并指出頭針治療夜尿癥與病程、年齡無關,有的年齡較大,病程達10余年,而針刺1次即可痊愈。

 

而尿頻癥患者則病程短者療效好,病程長者療效差。

 

十、五官科疾病大量臨床研究資料表明,頭皮針對多種眼病有較高療效,如近視眼、色弱、色盲、急性結膜炎、視網膜病變等;

 

對青光眼、球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等有一定療效。

 

有人取枕上旁線、頂顳前斜線下2/5、額中線、額旁1線交替使用治療色盲38例、62例均取得滿意療效,并表明病輕、色弱者,療效較好,可全部治愈;

 

而重度色盲則療效較差,見效亦慢。

 

朱躍平取上穴區治療球后視神經炎25例,結果痊愈12例,顯效8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

 

天津市眼科醫院以電頭針取雙視區治療視神經萎縮87例138只眼,結果無進步者62只眼,進步1行者32只眼,超過2行者24只眼,進步3行者9只眼,進步4行者2只眼,超過4行者9只眼,總有效率為55%。

 

鄭建中用頭體針配合治療各類視神經萎縮250例396眼,結果顯效95只眼,進步146只眼,無效155只眼,有效率為60.9%。

 

耳鳴、耳聾的治療雖然難度較大,但用頭皮針治療也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張輝針刺雙側暈聽區,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35例,結果有28例痊愈,占80%。

 

林學儉等用頭針治療神經性耳聾63例,也取得了滿意療效。

 

對內耳眩暈、前庭神經元炎也有顯著療效,如王悅新取暈聽區,嚴重者配平衡區治療內耳眩暈50例,結果痊愈40例,顯效6例,好轉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

 

賈懷玉等用頭皮針治療內耳性眩暈72例,結果治愈54例,顯效10例,有效8例,有效率為100%。

 

引用:http://big5.wiki8.com/touzhenliaofa_727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4 20:03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