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聽宮】
拼音
tīnggōng
英文參考
t’ingkung;Tinggong(SI19)
概述
聽宮,經穴名。
出《靈樞·刺節真邪》。
別名多所聞。
屬手太陽小腸經。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一說“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針灸甲乙經》)。
布有面神經分支及耳顳神經和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聾啞,癲狂,齒痛,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
直刺0.3-1寸。
標準定位
聽宮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取法
正坐或仰臥位,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聽宮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外耳道軟骨。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
分布著面神經分支及耳顳神經。
皮膚薄,由下頜神經的耳顳神經分布。
皮下組織內除耳顳神經外,還有顳淺動、靜脈。
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到達外耳道軟骨處,深刺可達第一、二頸椎體前緣之間。
特異性
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穴。
功用
聰耳開竅。
主治病癥
1.五官科系統疾病:耳鳴,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失音癥;
2.其它:聾啞。
刺灸法
刺法:張口直刺1~1.5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耳部及半個面部。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聽宮配翳風、外關,有聰耳開竅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聽宮配頰車、合谷,有清瀉陽明之熱的作用,主治牙齦炎,齒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癲疾,狂,聽宮主之。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銅人》:治耳聾。
《大成》:主治失音。
研究進展
三叉神經痛針刺聽宮,留針1至數小時,治療63例,效果好。
面痛電針聽宮、聽會、翳風,用連續波。
外耳道炎用激光直接照射耳腔10分鐘,聽宮、聽會各照射5分鐘。
耳聾突發性耳聾,先以右手拇指尖按壓患側聽宮、翳風,使患者有痠麻感,然后再針刺聽宮、翳風。
對內耳的調節據報道針刺聽宮穴,對實驗性動物的耳聾對對照組比較,觀察耳蝸毛細胞損傷情況,發現針刺組其損傷曲線在第二回,顯著減輕,證明針刺能改善實驗動物、耳蝸微循環及毛細胞營養供應,能減輕毛細胞壞死。
又通過耳蝸電位變化,發現針刺組可使部分耳蝸電位增高,提示耳蝸功能有改善。
引用:http://big5.wiki8.com/tinggong_7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