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太淵】
拼音
tàiyuān
英文參考
Taiyuan(LU9);t’aiyuan
概述
太淵,經穴名。
出《靈樞·本輸》。
別名大泉、太泉、鬼心。
屬手太陰肺經。
俞(土)、原穴。
八會穴之脈會。
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橈動、靜脈。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癥等。
直刺0.3-0.5寸,避開動脈。
艾條灸3-5分鐘。
標準定位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圖)
取法
仰掌,在腕橫紋上,于橈動脈橈側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太淵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橈骨骨膜。
有橈動、靜脈。
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
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
針在皮下筋膜內,經橈神經淺支、頭靜脈與橈動脈掌淺支之間,穿前臂筋膜,在橈動、靜脈外側,拇長展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達深部橈骨骨膜。
前肌(腱)由橈神經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經支配。
(參看列缺穴)
特異性
五輸穴之輸穴,五行屬土;
肺之原穴;
八會穴之脈會。
功用
止咳化痰,通調血脈。
主治病癥
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
2.循環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癥,脈管炎;
3.其它: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2~0.3寸,局部麻脹;
2.針刺時應避開動脈。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太淵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
太淵配內關、沖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癥。
文獻摘要
《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淵主之。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金鑒》: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癥。
引用:http://big5.wiki8.com/taiyuan_7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