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上星】
拼音
shàngxīng
英文參考
shangxing(DU23)
概述
上星,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神堂。
屬督脈。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布有額神經分支,額動、靜脈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分支。
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癲狂,癇癥,以及前額神經痛,鼻炎,角膜炎,近視等。
沿皮刺0.5-0.8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仰靠坐位。
上星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頭部中線入前發際1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組織。
布有額神經的分支和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功用
熄風清熱、寧神通鼻
主治病癥
眩暈,頭痛,目赤腫痛,面赤腫,迎風流淚,鼻淵,鼻鼽,鼻痔,鼻癰,熱病汗不出,瘧疾,額竇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額神經痛,神經衰弱。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可灸。
配伍
上星配百會、囟會、承光,有清熱利竅的作用,主治鼻塞不聞香臭,頭痛。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風清熱,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淵,眩暈。
上星配肝俞,有散風清熱,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淚出,多眵。
文獻摘要
《銅人》:可灸七壯,不宜多灸,若頻灸,即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聚英》:以細三棱針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沖頭目。
《圖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癲狂,當在第十次下針。
《普濟》:灸亦得,然不及針。
日灸三壯至百五壯罷,須停十余日,然后更灸。
故不用相續加灸滿五十壯,即以細三棱針刺頭上,以宣熱氣,忌酒面蕎麥。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angxing_9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