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三陽絡】
拼音
sānyángluò
英文參考
sanyangluo(SJ8)
概述
三陽絡,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通間、通門。
屬手少陽三焦經。
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一說“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圣惠方》);
另一說“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針灸資生經》)。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
并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
主治頭痛、耳聾、暴瘖、臂痛等。
直刺0.5-1.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三陽絡在前臂背側,手背腕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取法
半屈肘俯掌,手背腕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取穴。
穴位解剖
三陽絡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拇長展肌、拇短伸。
血管、神經分布同會宗(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
分布著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
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前臂后皮神經的屬支分布。
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進經拇長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達前臂骨間膜,以上諸肌由橈神經深支發出的肌支支配。
功用
舒筋通絡,開竅鎮痛。
主治病癥
為肺切除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頭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聾,齲齒牙痛。
運動系統疾病:挫閃腰痛,手臂痛不能上舉。
其他疾病:惡寒發熱無汗,內傷,腦血管后遺癥,眼病,失語。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部。
斜刺2.0-3.0寸,透郄門穴,前臂感覺麻脹,并向指端傳導。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配伍
三陽絡配曲池、臂臑,有行氣通絡的作用,主治手臂痛。
三陽絡配聽宮、中渚,有開竅通絡的作用,主治耳聾。
三陽絡配大椎、百會,有振奮陽氣的作用,主治嗜臥。
文獻摘要
《甲乙經》: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三陽絡主之。
《銅人》:治耳卒聾,齒齲,暴喑不能言。
《大成》: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
研究進展
據報道三陽絡穴,對胸部手術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如對二尖瓣擴張術,三陽絡透郄門,以電脈沖輸出強度較大者效果好。
肺切除術,以三陽絡透郄門,對133例的針麻效應統計I、II級率為85.7%。
對21例正常人,針刺鎮痛實驗表明,血中內啡呔增高,針刺前后數值相比,有顯著差異,其含量與鎮痛效果有平行關系。
針刺三陽絡穴后,測痛,血中組胺不升高,而對照組(不針刺組)測痛,則明顯升高。
說明針刺三陽絡,可抑制痛刺激引起的血中組胺升高。
引用:http://big5.wiki8.com/sanyangluo_9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