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三焦俞】
拼音
sānjiāoshū
英文參考
Sanjiaoshu(BL22)
概述
三焦俞,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太陽膀胱經。
三焦之背俞穴。
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布有第十胸神經后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為第一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
及第一腰動、靜脈后支。
主治腹脹,腸鳴,嘔吐,泄痢,水腫,鼓脹,黃疸,遺尿,癃閉,腰脊強痛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5-10壯;
或艾條灸10-20分鐘。
標準定位
三焦俞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法
俯臥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
三焦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后鋸肌、骶棘肌。
有第一腰動、靜脈后支。
分布著第十胸神經后支外側皮支,深層為第一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
皮膚由第十十二胸神經和第一、二腰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分布。
腰背筋膜為胸背筋膜的深層,在腰背部增厚,其纖維組織致密,呈腱膜性質。
因背闊肌和下后鋸肌的起始腱而增強。
所以針經該膜時,有阻力感。
在骶棘肌前與后面兩層筋膜,在該肌外側緣愈合,形成骶棘肌鞘。
該外側緣的鞘膜為腹肌起始的腱膜。
筋膜上部介于第十二肋和第一腰椎橫突之間特別增厚,則稱腰肋韌帶。
特異性
三焦之背俞穴。
功用
調理三焦,利水強腰。
主治病癥
1.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
2.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尿潴留,遺精;
3.其它:腹水,神經衰弱,腰肌勞損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腰部及腹部。
不可深刺,以免刺傷腎臟。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
三焦俞配身柱、命門,有溫補腎陽,強壯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強痛,脊柱炎。
三焦俞配石門,為俞募配穴法,有利尿消腫的作用,主治水腫,小便不利。
文獻摘要
《銅人》:肩背拘急,腰脊強。
《大成》:泄注下痢。
引用:http://big5.wiki8.com/sanjiaoyu_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