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丘墟】
拼音
qiūxū
英文參考
Qiuxu(GB40)
概述
丘墟,經穴名。
出《靈樞·本輸》。
屬足少陽膽經。
原穴。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一說“去臨泣一寸”(《針灸甲乙經》)。
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腓淺神經分支和外踝前動脈分支。
主治胸脅滿痛,頸項強,腋下腫,下肢痿痹,瘧疾,腳氣,足跟痛,以及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
直刺0.5-1寸。
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丘墟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取法
正坐垂足著地或側臥位,在外踝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丘墟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足背筋膜、趾短伸肌。
皮膚由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布。
足背深筋膜較薄弱,兩筋膜之間有豐富的足背靜脈網,分別匯入小隱靜脈。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長伸肌腱外側,深進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
外踝前動脈在踝關節附近發自脛前動脈,該血管向外在趾長伸肌腱的下方至外踝,與跗外側動脈和腓動脈的穿支吻合。
特異性
膽之原穴。
功用
健脾利濕,泄熱退黃,舒筋活絡。
主治病癥
1.運動系統疾病: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腓腸肌痙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3.其它:膽囊炎,膽絞痛,腋下淋巴結炎。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
2.向外斜刺0.8~1.2寸透申脈,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足踝部。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丘墟配風池、太沖,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
丘墟配昆侖、申脈,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腫痛。
丘墟配陽陵泉、期門,有疏肝利膽的作用,主治膽囊炎。
文獻摘要
《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
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
跗筋腳攣。
《大成》:脅痛,針丘墟、中瀆。
《圖翼》:主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目生翳膜,頸腫,久瘧振寒,痿厥,腰腿痠痛。
髀樞中痛,轉筋足脛偏細,小腹堅卒疝。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uxu_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