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氣穴】
拼音
qìxué
英文參考
Qixue(KI13)
氣穴指腧穴
因穴位與臟腑經絡之氣相通,故名。
《素問·氣穴論》:“氣穴之處,游針之居。”
參見腧穴條。
經穴名氣穴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胞門、子戶。
屬足少陰腎經。
沖脈、足少陰之會。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另說在臍下2.5寸,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
臍下3寸,旁開1.5寸(《針灸資生經》)。
布有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的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的肌支。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不孕,帶下,腹瀉,小便不利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法仰臥位,在橫骨上2寸,關元(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血管分布同大赫。
為肋下神經分布處。
皮膚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經前支和第一腰神經的前皮支分布。
腹腔內相應的器官為大網膜、小腸等。
特異性足少陰經與沖脈之交會穴。
功用調理沖任,益腎曖胞。
主治病癥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路感染,遺精,陽痿,陰莖痛,腎炎,膀胱麻痹;
2.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不孕癥;
3.其它:腹瀉,角膜炎。
刺灸法刺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放散至小腹。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配伍配關元、三陰交,有益腎氣,暖胞宮,調沖任的作用,主治閉經。
配天樞、上巨虛,有調胃腸,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泄瀉,痢疾。
文獻摘要《甲乙經》:月水不通,奔豚,泄氣,上下引腰脊痛。
沖脈、足少陰之會。
《銅人》:月事不調。
《循經》:婦人子宮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瀝。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xue_10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