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奇經八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07: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奇經八脈

 

拼音

 

qíjīngbāmài

 

英文參考

 

extrameridians

 

概述

 

奇經八脈,經絡分類名。

 

指十二經脈以外的八條經脈。

 

奇經是相對十二正經而言,即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和陰維脈。

 

奇經八脈的內容,最早散見于《黃帝內經》,集于《難經·二十七難》,提出奇經八脈之名并詳載它們的分布路線和病候,提出:“凡此八脈者,皆不拘于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奇經八脈具有內不聯屬臟腑,外無本經輸穴(任、督兩脈除外)和無表里相配的特點。

 

它錯綜于十二經脈之間。

 

起著調節溢蓄正經脈氣的作用。

 

凡夫身血氣方剛者,正經十二脈,五臟六腑均有一良好生機,身體情況旺盛,但奇經八脈較少浸及。

 

依經絡學來說,一般均以內氣布滿正經十二脈,有多余之內氣,始絡溢入奇經八脈。

 

而修行者內氣誘發起后,宜先行督脈(此點修凈土、修密者常反其道而行,易造成困擾),后連任脈再轉沖脈(任脈旁左右兩脈)。

 

蓋因此階段過程,小腹胞中契機雖誘起,但真氣仍不具足,故宜局限在重要經絡上。

 

督脈之重要性在于循行時,能貫通入腦及連通心臟,此兩部位系修行者須先調伏的重點。

 

蓋因內氣由腦戶穴入腦后,可開發出般若智慧;

 

另內氣通過心臟,行者始能進入微細息相,達有漏、無漏禪者境界,行者在似有若無之呼吸間,才有能力使內氣遍滿全身。

 

修佛禪行者任、督、沖脈等通達后,內氣再及于其余奇經與正經十二脈,內氣布滿全身所有經絡,始會走入中脈(在身體正中央),由會陰穴起最后通達頂輪梵穴。

 

此點與某些修世間禪者狀況不同,蓋因修世間禪者,均以兩眉間之輪外連,雖有些超能力,但因不能涉及行者腦內心、意、識之修證,故不能斷其根本見、思惑諸煩惱,不能得漏盡通,亦不能了脫生死。

 

修佛禪行者,用功較后階段,內氣由會陰穴起,通小腹胞中,經中脈過臍輪,破喉結過喉輪入腦,再破眉心內輪(不破時微細昏沉現起),達頭頂囟會穴下端。

 

若有行者能再往外前進,即能達梵穴輪。

 

若有真修大乘佛禪行者,能破色身,則心能從梵穴輪出離色身。

 

依《楞嚴經》圣教言,若行者想陰滅盡,意生身起,他往無礙,成就無量幻化三昧。

 

奇經八脈的分布規律

 

奇經八脈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其中督脈行于背正中線;

 

任脈行于前正中線;

 

沖脈行于腹部會于足少陰經。

 

奇經中的帶脈橫行于腰部,陽蹻脈行于下肢外側及肩、頭部;

 

陰蹻脈行于下肢內側及眼;

 

陽維脈行于下肢外側、肩和頭項;

 

陰維脈行于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奇經八脈的作用

 

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

 

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

 

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因積肥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全稱為“十四經”。

 

十四經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和所屬腧穴。

 

奇經八脈名稱:

 

脈有奇常,十二經脈者常也,何謂之奇?

 

奇者不拘于常,謂之奇也。

 

蓋人之氣血常行于十二經脈,經脈滿溢,流入他經,別道而行,故名奇經。

 

奇經有八,八脈總歌訣:“正經經外是奇經,八脈分司各有名,任脈衽前督于后,沖起會陰腎同行。

 

陽蹺跟外膀胱別,陰起跟前隨少陰,陽維維絡諸陽脈,陰維維絡在諸陰。

 

帶脈圍腰如束帶,不由常度號奇經。”

 

(一)沖脈:十二陰陽經之海起源于會陰穴,陰陽相貫,故任與督脈必相交,下交于會陰之間,上則交于唇之上下也。

 

(二)督脈:手足三陽脈之海(三)任脈:手足三陰脈之海(四)陽維:主一身之表,起于諸陽之會。

 

(五)陰維:主一身之里,起于諸陰之會。

 

(六)陽蹺:主一身足左右之陽。

 

(七)陰蹺:主一身足左右之陰。

 

(八)帶脈:總束十二經及其他奇經七脈。

 

明代《醫經小學》中奇經八脈歌云:督脈:督脈起自下極俞,并于脊里上風府,過腦額鼻入斷交,為陽脈海都綱要。

 

任脈:任脈起于中極底,上腹循咽承漿里,陰脈之海衽所謂。

 

沖脈:沖脈出胞循脊中,從腹會咽絡口唇,女人成經為血室,脈并少陰之腎經,并任都本于會陰,三脈并起而異行。

 

陽蹺:陽蹺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風池。

 

陰蹺:陰蹺內踝循喉嗌,本足陰陽脈別支。

 

陰維:諸陰交起陰維脈,發足少陰筑賓郄。

 

陽維:諸陽會起陽維脈,太陽之郄金門穴。

 

帶脈:周回季脅間,會于維道足少陽。

 

引用:http://big5.wiki8.com/qijingbamai_1068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5 09:46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