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肩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1 11:4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肩髎

 

拼音

 

jiānliáo

 

英文參考

 

jianliao(SJ14)

 

概述

 

肩髎,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手少陽三焦經。

 

在肩部,肩髃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陷處。

 

布有腋神經肌支和旋肱后動脈肌支。

 

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癱瘓,及肩關節周圍炎等。

 

直刺1-1.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

 

標準定位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當肩關節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陷處。

 

取法

 

1、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出現兩個凹陷窩,后面一個凹陷窩即是本穴。

 

2、垂肩,于鎖骨肩峰端后緣直下2寸,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處取穴。

 

穴位解剖

 

肩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后部)、小圓肌、大圓肌、背間肌。

 

有旋肱后動脈肌支。

 

分布著腋神經肌支。

 

皮膚由腋神經發出的臂外側皮神經分布。

 

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經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經。

 

腋神經為臂叢后束的分支,與旋肱后動脈一起通過四邊孔,在三角肌后緣中點,緊靠肱骨外科頸后面走行。

 

所以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肩關節脫位時,都可以影響腋神經而導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區域感覺消失。

 

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經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圓肌。

 

經旋肱后動、靜脈及腋神經等形成的血管神經和肱骨外科頸之間。

 

深抵肩胛下神經支配的大圓肌和胸背神經支配的背闊肌。

 

功用

 

祛風濕,通經絡。

 

主治病癥

 

蕁麻疹,肩關節周圍炎,腦血管后遺癥,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刺灸法

 

刺法:1、直刺1.-3.0寸,臂外展,沿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進針,深刺右透極泉,酸脹可擴散至整個關節腔,可有麻電感向下擴散。

 

2、向下斜刺2.0-3.0寸,,退針至淺層,再依次向兩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脹感可擴散至肩部,或麻電感放散至手指。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7壯,艾條灸5-15分鐘。

 

配伍

 

肩髎配肩井、天宗,有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肩重不能舉。

 

肩髎配風池、曲池,有疏風泄熱、調和營衛的作用,主治風疹。

 

肩髎配外關,章門,有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肋間神經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陽谷。

 

《銅人》:治肩重不可舉臂肘。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anliao_1380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5 09:12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