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后溪】
拼音
hòuxī
英文參考
Houxi(SI3)
概述
后溪,經穴名。
出《靈樞·本輸》。
屬手太陽小腸經。
輸(木)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
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布有尺神經手背支,指背動、靜脈及手背靜脈網。
主治頭痛項強,落枕,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標準定位
后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取法
微握拳,在第五掌指關節尺側后方,第五掌骨小頭后緣,赤白肉際處取穴。
穴位解剖
后溪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咬肌。
有指背側動、靜脈,手背靜脈網。
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
皮膚由尺神經手背支和手掌支雙重分布。
皮下組織內除皮神經外,還有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部。
針經皮膚、皮下組織,進入小魚際肌的小指展肌,在小指對掌肌的前方,再進小指短屈肌與第五掌骨之間。
以上三肌均由尺神經深支支配。
特異性
五輸穴之輸穴,五行屬木。
功用
清心安神,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癲癇,精神分裂癥,癔病,面肌痙攣;
2.五官科系統疾病:耳鳴,耳聾,角膜炎,麥粒腫,鼻出血,扁桃體炎;
3.運動系統疾病:腰痛,落枕,肩臂痛;
4.其它:疥瘡。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寸,深刺可透合谷穴,局部酸脹或向整個手掌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1~3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后溪配天柱,有通經活絡,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落枕。
后溪配翳風、聽宮,有聰耳開竅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文獻摘要
《銅人》:治瘧寒熱。
《大成》:主胸滿,頸項強,不得回顧。
《金鑒》:盜汗后,溪穴先砭。
研究進展
落枕據報道電針雙側后溪,配合頸部旋轉、屈伸活動,治療215例,有很好療效。
針單側后溪,用瀉法捻轉1~3分鐘,配合左右搖頭動作,治療54例,有較好療效。
腰扭傷以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活動,治療1000例,效果良好。
辨證屬足太陽經的腰扭傷,針刺手太陽經后溪穴,有較好療效。
肌肉疲勞據報道針后溪,治療登山后致肌肉疲勞有很好療效。
眼瞼閉合不全據報道后溪點刺放血,治療面神經麻痹眼瞼閉合不全,效果較好。
蕁麻疹點刺后溪放血,配針曲池、足三里。
麥粒腫用麥粒艾炷,左病灸右,右病灸左,一般1~3壯即可。
驚厥取后溪透勞宮,配足三里,用強刺激。
引用:http://big5.wiki8.com/houxi_1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