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多囊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1 08:47: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多囊腎

 

拼音

 

duōnángshèn

 

概述

 

多囊腎(polycystickidneydisease)為遺傳性疾病,是腎臟一種先天性異常。

 

雙側腎臟披髓質均可累及,但在程度上可不同。

 

在遺傳方式上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兩種。

 

診斷

 

ADPKD:早期腎囊腫很小、無臨床表現時,診斷較難。

 

下列表現明確診斷有上述臨床表現;

 

影像學檢查發現雙腎皮、髓質布滿大小無數的囊腫;

 

有明確的家族遺傳史;

 

有肝囊腫,顱內血管瘤,胰腺囊腫等腎外表現。

 

對于腎外表現不明顯,家族史不明確,患者只有單側腎囊腫或囊腫數目較少時,應行影像學隨訪檢查,包括超聲波、CT及磁共振等。

 

發現囊腫增大,數量增多及對側腎臟累及即可診斷。

 

基因聯鎖分析對于尚未出現囊腫的患者可提供診斷參考,但花費昂貴,技術要求高。

 

ARPKD:根據發病年齡和上述臨床表現以及典型的家族遺傳史而確立診斷。

 

治療措施

 

ADPKD目前尚無針對囊腫形成和發展的方法。

 

主要為對癥處理,預防和處理并發癥,保護腎功能以及腎功能衰退時的治療。

 

無癥狀的早期患者一般無需治療,密切隨訪即可。

 

劇烈運動可造成腎囊腫破裂而致腎損害,應盡量避免。

 

腰、腹痛為常見表現,從脹、鈍痛到刺激不等。

 

原因為腫大囊腫牽張、囊內出血、結石甚至腎臟惡性腫瘤等,需根據原因區別對待。

 

措施包括臥床休息、鎮痛劑、甚至手術處理和囊內穿刺引流、減壓術及腎臟切除等。

 

尿路感染、腎結石、梗阻需積極處理。

 

高血壓必須嚴格控制,首選藥物為轉移換酶抑制劑(ACEI),該類藥物效果顯著,但需注意在少數伴有巨大腎臟的患者,ADEI可引起嚴重腎臟出血及腎功能的急劇惡化;

 

鈣離子拮抗劑的效果也明顯,可考慮選用,對予難治性高血壓可適當加用β2-受體阻滯劑。

 

對于明確有顱內或其他動脈瘤患者,需密切隨訪較大的動脈應考慮手術切除,以防止破裂出血。

 

定期檢查腎功能,已出現腎功能減退時,處理原則與其它原因所致腎功能不全相同。

 

腎切除一般不予考慮,下列情況除外:不能耐受疼痛,不能控制的尿或囊腫感染,巨大腎臟所致壓迫癥狀嚴重,反復血尿、嚴重腎結石、惡性腫瘤可能等。

 

由于本病遺傳傾向甚強,故確診后應對其血緣親屬進行常規檢查和隨訪,以期發現早期病例,并積極予以預防處理,保護和延長腎功能。

 

ARPKD無特殊療法。

 

主要為對癥處理。

 

新生兒期的最大問題是呼吸障礙導致呼衰,應采用包括人工呼吸在內的綜合搶救措施。

 

一旦能完全濾渡過這一危險階段,患兒預后大都有所好轉。

 

其他治療包括:高血壓、腎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能衰竭的處理,尿路感染的積極控制等。

 

對于輕度患兒應注意其生長發育。

 

病因學

 

90�PKD患者的異常基因位于16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1基因,基因產物尚不清楚。

 

該區域的許多編碼基因已被闡明并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將來,ADPKD1可被確認。

 

另有10%不到患者的異常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2基因,其編碼產物也不清楚。

 

兩組在起病、高血壓出現以及進入腎功能衰竭期的年齡有所不同。

 

本癥確切病因尚不清楚。

 

盡管大多在成人以后才出現癥狀,但在胎兒期即開始形成。

 

囊腫起源于腎小管,其液體性質隨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于近端小管,囊腫液內成分如Na 、K 、CI-、H 、肌酐、尿素等與血漿內相似;

 

起源于遠端則囊液內Na 、K 濃度較低,CI-、H 、肌酐、尿素等濃度較高。

 

囊內上皮細胞異常增殖是ADPKD的顯著特特之一,處于一種成熟不完全或重發育狀態,高度提示為細菌的發育成熟調控出現障礙,使細胞處于一種未成熟狀態,從而顯示強增殖性。

 

上此細胞轉運異常是ADPKD的另一顯著特征,表現為細胞轉運密切相關的Na -K -ATPase的亞單位組合,分布及活性表達的改變;

 

細胞信號傳導異常以及離子轉運通道的變化。

 

細胞外基質異常增生是ADPKD第三種顯著特征。

 

目前許多研究已證明:這些異常均有與細胞生長有關的活性因子的參與。

 

但關鍵的異常環節和途徑尚未明了。

 

總之,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細胞生長改變和間質形成異常,為本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

 

病理改變

 

ADPKD患者早期腎臟大小正常,后期則增大,并出現形態異常,如腎盂腎盞的異形,明乳頭及腎錐體的完整結構受到破壞等。

 

囊腫呈球形,大小不一。

 

初起時腎內可僅有少數囊腫,隨病程進展而漸增多,最終令腎均由囊腫所占,腎臟可達足球大小。

 

在光鏡下,囊腫間尚可見到完整腎結構,從正常表現到腎小球硬化,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等不等,這些改變均為囊腫壓迫所致腎缺血所為。

 

在電鏡下,囊腫上皮細胞顯示為二種形態:一種與近端小管上皮細胞相似,另一種則類似于遠端小管。

 

囊液一般較清晰,當出現囊內感染或出血時則可為膿性或血性。

 

ARPKD雙腎體積和重量明顯增大,約為正常的10倍左右。

 

外形光滑,切面可見梭狀或柱狀囊腫,呈放射狀分布。

 

上皮細胞呈柱形,與集合管皮皮細胞一致。

 

腎盂和腎盞被膨脹的腎實質壓迫而變窄、變小。

 

肝臟病變局限于門脈區,呈彌漫性,膽管擴張伴結締組織增生,引起門脈周圍纖維化,隨時間進展,出現門脈高壓及肝脾腫大。

 

臨床表現

 

一、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腎(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過去稱為成年型多囊性腎臟病。

 

ADPKD為最常見的多囊腎疾病,遍布全世界,男女罹患機會相同,發生率約1/200~1/1000。

 

主要特征為腎臟囊腫的發生,增大和增多。

 

常伴腎外囊腫,特別見于肝臟,其他器官包括胰腺、卵巢、胃腸道及大血管等。

 

病程長,發展緩慢,一般在40歲以前常無癥狀。

 

臨床表現分為腎臟和腎外兩大類:(一)腎臟表現表現多樣,為腎臟囊腫的生長和增大所致。

 

1.腰、腹痛最為常見,表現為脅部,腰部或腹部疼痛。

 

可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發作,程度較輕,以脹痛為主,如出現劇痛需考慮是否有囊腫破裂、腎結石致腎絞痛等可能。

 

2.尿常規異常主要表現為血尿或蛋白尿,為;

 

較早出現的癥狀之一。

 

血尿可呈鏡下或肉眼血尿,見于50%以上患者,腎臟增大及高血壓病人更常見。

 

蛋白尿幾乎見于所有病例,多為輕度并呈持續性,當出現尿路感染時,尿中可出現白細胞甚至膿細胞。

 

3.腎臟濃縮功能減退表現為多尿及夜尿,但程度較輕。

 

在較早期即可表現。

 

晚期可出現失鹽性腎炎表現。

 

腎臟稀釋功能及硬化功能一般無障礙。

 

4.高血壓50%~60%患者在療程中出身高血壓。

 

大都先于腎功能減退,并對以后腎功能的進展起加快作用。

 

研究表明,ADPKD的高血壓主要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系統)的亢進有關。

 

此外還發現醛固酮活性要高于同樣水平時R-A系統。

 

5.腎功能損害約50%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

 

隨年齡增長,發生率增高。

 

大量資料表明:ADPKD1基因,早期出現臨床表現,男性,伴有高血壓、血尿以及較大腎臟患者易出現腎功能減退并進展至尿毒癥。

 

(二)腎外表現ADPKD為系統性疾病,除腎臟外,尚累及其它器官,肝臟囊腫最為常見,約占總數的50%左右,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囊中的數目和大小也漸增加。

 

囊腫呈球型,一般單腔。

 

部分患者肝門區可出現纖維化。

 

但肝功能損害者罕見。

 

女性易累及。

 

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及呼吸困難等巨型肝腫大癥狀。

 

偶有肝囊腫感染。

 

胰腺囊腫的發生率約10%,5%患者有脾囊腫、甲狀腺、卵巢、附睪等囊腫也時有發生。

 

動脈瘤也為重要腎外表現,如顱內動脈瘤、用主動脈瘤或胸主動脈瘤等。

 

其他腎外表現尚有:①心瓣膜病變:二尖瓣、三尖瓣脫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②食道裂孔疝,腸道憩室腹股溝意疝等。

 

由于囊內促紅素生成異常增加,可出現紅細胞增多癥,或終末期ADPKD患者貧血程度比其他原因所致終末期腎衰患者要輕。

 

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囊腎(autosomalrecessivepolycystickidneydisease,ARPKD)又稱嬰兒型或兒童型多囊腎,是一種罕見病。

 

75%的患兒在產后數小時到數天內死亡。

 

濾過新生兒期的患者15年的生存率為50%~80%。

 

常伴肝臟病變。

 

本病的發病機制不明,最近發現異常基因位于第6號染色體。

 

新生兒及圍產期出現癥狀的以腎臟表現為主,嬰兒期或兒童期出現癥狀的以肝臟表現為主,大孩及成人患者少見。

 

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腫塊、尿路感染、尿濃縮功能下降及酸化功能減退。

 

90%患兒有高血壓,發育不良。

 

出現腎衰時,有貧血、腎性骨病等尿毒癥表現。

 

肝臟表現為肝腫大、脾機能亢進、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門脈高壓表現。

 

患兒常有羊水過少以及難產史。

 

嚴重患兒在出生時出現呼吸障礙。

 

并發癥

 

ADPKD的并發癥中尿路感染最常見,大多為下尿路感染。

 

也可出現腎盂腎炎,囊腫感染等。

 

其他并發癥有:尿路結石、梗阻;

 

動脈瘤破裂出血,特別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占ADPKD患者死因的7%~13%。

 

極少見情況下可出現兩腎的惡性腫瘤。

 

鑒別診斷

 

ADPKD主要考慮與多房性單純腎囊腫鑒別,要點見表19-30。

 

其他鑒別需考慮ARPKD,獲得性腎囊腫,多囊性腎發育不良等。

 

表19-39早期ADPKD與多房性單純性腎囊腫鑒別表特點多房性單純性腎囊腫ADPKD家族史無約60%有其他家庭成員超聲波檢查證實有囊腫無約90%有年齡成人多見兒童多見性別男>女男=女腎臟大小正常正常至輕度增大腎臟累及范圍通常單側,可以雙側通常雙側,早期可單側囊腫分布皮質皮質和髓質囊腫大小通常<2cm,偶爾更大些早期<2cm囊內出血罕見常見肝囊腫無40%~60%有,可隨年長而增加顱內小動脈瘤無10%~40%有高血壓罕見60%有ARPKD要考慮雙側腎臟Wilms腫瘤,腎臟細菌瘤(nephroblastomatosis)及ADPKD。

 

患兒家庭成員檢查、肝臟檢查包括超聲、肝活檢等有助于鑒別診斷。

 

最近有認為母親血或羊水中α-甲胎蛋白的檢測可作為產前診斷的一項指標。

 

引用:http://big5.wiki8.com/duonangshen_2042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7 06:35 , Processed in 0.15819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