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皮質醇增多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1 08:3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皮質醇增多癥

 

拼音

 

pízhìchúnzēngduōzhèng

 

概述又稱柯興綜合征,是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的糖皮質激素所致的疾病。

 

根據病因不同,分為柯興病(垂體分泌ACTH過多),柯興綜合征(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過多)和異位ACTH綜合征(垂體以外癌瘤產生ACTH)。

 

皮質醇增多癥是由于腎上腺皮質分泌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過多所致。

 

于1932年由Cushing首先予以描述,故又稱為柯興氏綜合征。

 

臨床特征為多血質外貌、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痤瘡、高血壓、骨質疏松等。

 

導致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的原因,主要是垂體腺瘤,其次為腎上腺皮質腺瘤或癌腫,少數是腎上腺以外的腫瘤分泌異位ACTH,其中以肺癌居多。

 

皮質醇增多癥在中醫中無相應的病名,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有人提出本病屬腎實證。

 

有關腎實證,在古代醫籍中論述很少,其病機、治療均不多見,有些記載,符合本病的某些癥狀,但與本病不能完全等同,如孫思邈曰:“腎邪實則精血留滯而不通。”

 

劉河間曰:“腎實精不運。”

 

葉天士立“精瘀”一證。

 

現代首先以中藥治療皮質醇增多癥的報道見于1959年,運用龍膽瀉肝湯合平胃散加減治療本病。

 

然而,在此后至80年代初的20多年中,用中藥治療本病僅見10例報道,此間,有用龍膽草為主治療本病的個案報道,并認為療效與龍膽草的關系最密切。

 

對病因病機的討論,主要在腎實,此“實”乃指腎精壅聚過甚,精壅血瘀為病。

 

近年日本學者連續使用激素制作“激素性瘀血”的病理模型,即源于此。

 

80年代以后,治療方面以大承氣湯為主,并加入黃精、龍膽草等藥,經過多次的臨床重復驗證,確有很好的療效。

 

在獲取臨床療效的同時,實驗研究也逐步展開,通過實驗室檢測手段對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嗜伊紅細胞直接計數及尿糖、血糖、葡萄糖耐量等檢查,認為中藥蕩滌實熱,破散氣血之結聚,調暢氣機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起到較為緩慢的抑制和調節作用,其確切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病因病機本病為腎上腺分泌皮質醇過多所致,腎上腺在中醫中雖無論述,但結合臨床癥候,審癥求因,主要應歸屬于“腎實證”,其病因病機主要有下列幾種因素:腎精壅聚腎主藏精,既藏本臟之精,又藏五臟六腑之精。

 

本病是為腎實,為腎精之壅聚過甚。

 

其上,精血同源,精壅則血瘀,病者于股腹可見紫紋斑斑;

 

其二,腎主生殖,腎精壅聚而致女子毳毛叢生,有男性化之表現,且精壅不運卻又使婦女經少經閉;

 

其三,腎主水之開闔,腎實,既可使“下焦壅閉”,“前后不通”,大便干燥秘結,又可使水濕內聚而發為胖腫。

 

相火偏阻肝腎寓有相火,相火為人身之動氣。

 

但相火易亢,是為邪火,而成元氣之賊,即《黃帝內經》之腎火。

 

本病所見之煩躁易怒、睡眠不寧、頭痛、高血壓、毳毛增生、皮膚紅潤、多血質,皆為相火偏旺之象征。

 

相火過旺,少火變為壯火,壯火食氣,耗損真陰,而致氣陰兩虛之變,可出現頭昏耳鳴,腰酸膝軟,手足心熱,陽痿經閉諸癥。

 

痰濕蘊積本病以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為臨床主要特征,而“肥人多痰濕”,故痰濕蘊積乃是本病之主要病理。

 

肝氣郁滯,疏泄失司,或脾陽失健,運化無度,皆可致痰濕蘊積。

 

痰濕既成,其膠粘滯澀于體內,又多為實證。

 

脾腎陽虛脾腎陽虛之病機,本病中并不占主導地位,但久病必虛,故多見于病之后期,一是腎精壅聚日久,陰盛則陽衰,且痰濕凝結又阻遏氣機,而致腎陽不足,脾陽日衰;

 

二是過用激素,遏制腎上腺皮質之機能發揮,甚至導致腎上腺皮質萎縮,陰病及陽,而致陽虛,故此雖可見滿月臉等痰濕壅盛之象,但其面皺虛浮,惡寒喜暖,頭暈乏力,四肢消瘦,心慌汗泄,陽痿不舉,性欲減退,骨質疏松,均是虛衰之征。

 

總之,本病以腎實證為臨床主要表現,其既可是腎精壅聚之病理,又有相火偏亢之表現。

 

痰濕偏盛則有肝郁失疏及脾腎陽虛之病機,故臨床當審癥求因。

 

辨證分型以中醫藥治療皮質醇增多癥的報道,大都是以方藥立論,尚未見辨證分型的論述。

 

有以黃精、大承氣湯加味治療,皆定為“腎實證”;

 

有辨證為燥熱內擾,胃腸實滯;

 

亦有診斷為肝腎陰虛或肝火內盛;

 

此外尚有脾腎陽虛及瘀血證等。

 

因此,本病在臨床辨證中既有虛實之異,又有病涉肝、脾、腎臟之不同。

 

大體可分為以下四型:1.腎實精壅形體豐滿,面部紅潤,形如滿月,皮膚繃急,憋脹不適,脘腹滿悶,牽脹引背,腰髀酸痛,大便干結,經少或經閉,毳毛增多,可伴頭昏脹痛,煩躁失眠,易饑多食。

 

苔少薄黃,脈數有力。

 

2.陰虛火旺頭痛昏脹,神情煩躁,寐少夢多,心悸汗多,口渴便秘,體胖乳脹,面紅膚薄,毛發粗濃,手足心熱,喜涼惡熱,大便干結,月經閉止。

 

舌紅苔少,脈弦沉數。

 

3.肝郁痰濁體豐形腫,膚薄光亮,按之可陷,胸悶腹滿,心悸氣短,溲少便干,頭昏作脹,神疲嗜睡,神情困頓,郁悶寡歡,經少體胖大,脈沉弦滑。

 

4.脾腎陽虛面晄虛浮,頭昏乏力,惡寒喜暖,神疲肢軟,心慌汗泄,納差少食,便少溲多,陽痿不舉,性欲減退,毛發色枯,骨軟疏松。

 

苔薄舌淡,脈沉濡軟。

 

本病凡由垂體或腎上腺腺瘤所導致者,臨診以腎實證及陰虛火旺型居多,但若久病不愈則可向痰濁型及陽虛型轉化。

 

由外源性服用激素所致者,初期多見陰虛火旺,久則向陽虛型演變,故辨證分型之中也寓有疾病的分期。

 

診斷一、病史及癥狀:多以肥胖起病,有滿月臉,向心性肥胖。

 

下腹部及大腿內側等處有紫紋。

 

面容呈多血質,女性月經失調或閉經,男性性欲減退。

 

部分異位ACTH綜合征有重度柯興病者可有皮膚色素沉著。

 

二、體檢發現:血壓升高,皮膚菲薄,痤瘡,下腹、四肢皮膚紫紋,多毛或色素沉著,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等。

 

叁、輔助檢查:(1)垂體性柯興病;

 

尿17-OH,尿17-KS中度增多,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陽性,血漿ACTH清晨略高,晚上下降不明顯,CRH、ACTH興奮試驗、美替拉酮試驗高于正常,嚴重者可有低血鉀性鹼中毒。

 

(2)蝶鞍/腎上腺CT/MRI,可見腺瘤/雙側增生。

 

腎上腺皮質腺瘤者,尿17-OH中度增高,尿17-KS可正常或增高,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陰性,血漿ACTH降低,CRH、ACTH興奮試驗、美替拉酮試驗多無反應,腎上腺CT掃描可顯示腫瘤。

 

(3)腎上腺皮質癌,尿17-OH,尿17-KS均明顯增高,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陰性,血漿ACTH降低,CRH、ACTH興奮試驗、美替拉酮試驗無反應,腎上腺CT掃描顯示腫瘤。

 

四、鑒別診斷:應與單純性肥胖癥,Ⅱ型糖尿病肥胖者,醫源性皮質醇增多癥和抑郁癥患者等相鑒別。

 

治療措施一.垂體性柯興病:首選經蝶竇手術切除垂體微腺瘤/大腺瘤。

 

未發現腺瘤或不能手術者可作腎上腺次全切除術,術后垂體放療,不放療發生Nelson綜合征的可能性較大。

 

溴隱亭、賽庚啶等可用以治療本病及Nelson綜合癥。

 

二.腎上腺腫瘤患者,手術切除可獲根治,術后可的松替代治療,并逐漸減量至停藥。

 

對異位ACTH綜合征,視具體病情用手術、放射、化療及甲吡酮等藥物治療。

 

診治中應加強對已治患者的復查隨訪工作。

 

療效標準本病之療效判斷,據北京和天津兩地有關學術座談會紀要擬定的標準,定為以下三級:滿意:癥狀和體征消失,尿17羥皮質類固醇或血漿游離皮質醇恢復正常。

 

進步: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尿17羥皮質類固醇下降。

 

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改變。

 

分型治療(1)腎實精壅治法:瀉腎泄濁。

 

處方:大黃6克,芒硝6克(沖服),厚樸6克,枳實6克,何首烏15克,龍膽草15克,黃精15克。

 

加減:紫紋明顯加當歸、丹參;

 

夜眠不實加炙遠志、酸棗仁;

 

心煩不寧加天竺黃、蓮心。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濾取藥汁300~400毫升,分3次空腹溫服,每次沖服芒硝2克,每周服藥5劑,停月艮2天,連續治療8周,休息2周,為一療程。

 

療效:以本方為主,共治療24例,滿意17例,進步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83%常用成方:大承氣湯、瀉腎湯、瀉腎大黃散。

 

(2)陰虛火旺治法:滋陰潛陽,清瀉相火。

 

處方:知母10克,黃柏8克,生地20克,枸杞12克,山萸肉6克,黃精20克,丹皮12克,龍膽草9克,鉤藤12克,丹參20克,菊花9克,夜交藤9克。

 

加減:心煩不寧加炙遠志、酸棗仁;

 

頭痛昏脹加右決明、羅布麻;

 

大便干結加郁李仁、大黃;

 

口苦咽干加黃芩、石斛;

 

紫紋明顯加桃仁、紅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治療5例,滿意3例,進步2例。

 

常用成方:龍膽瀉肝湯、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青原湯。

 

(3)肝邪痰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利濁。

 

處方:柴胡10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法半夏8克,陳皮8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丹參20克,生山楂10克,生地20克。

 

加減:頭痛頭暈加川芎、菊花;

 

口苦心煩加龍膽草、磁石;

 

大便干燥加郁李仁、大黃;

 

紫紋斑斑加川芎、赤芍;

 

胸問氣郁加香附、佛手片;

 

肢軟肉萎加當歸、杜仲;

 

濕郁化熱、苔黃加竹茹、黃芩;

 

兼肝腎陰虛加黃精、白芍。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治療29例,滿意9例,進步20例。

 

常用成方:小柴胡湯、逍遙散、枳實消痞丸、瀉腎赤茯苓散、桂枝茯苓丸、五苓散。

 

(4)脾腎陽虛治法:溫補脾腎。

 

處方:附子10克,炙黃芪2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姜半夏10克,大腹皮10克,苡仁20克,干姜6克,紅棗4枚,炙甘草6克。

 

加減:形寒怯冷加肉桂、鹿茸;

 

陰陽兩虛加黃精、麥冬、生地;

 

陽虛汗泄加牡蠣、龍骨;

 

腹滿便秘加木香、檳榔;

 

紫紋隱現加丹參、川芎;

 

陽痿不舉加仙茅、巴戟天;

 

經少經閉加當歸、熟地。

 

用法:每日1劑9水煎2次,分2次服。

 

療效:治療2例,均為進步。

 

常用成方:真武湯、參苓白術散、苓桂術甘湯、桂附八味丸。

 

專方治療(1)黃精大承氣湯加味組成:大黃6克,芒硝、厚樸、枳實各6克,首烏、龍膽草、黃精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每劑分3次空腹內服,每周服藥5劑,治療8周后,休息2~4周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7例,2~6個療程后,滿意6例,進步1例。

 

一年后隨訪5例,其中復發1例。

 

(2)枳實消痞丸組成:枳實15克,厚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萊菔子15克,澤瀉10克,山楂30克,首鳥30克,大黃15克。

 

加減:頭痛頭暈加川芎1O克,菊花10克;

 

大便干燥難解加芒硝15克(沖服)用法:每日1劑;

 

水煎至200~300毫升,分2次服。

 

療效:經2~4個月治療,3例肥胖明顯消退,血脂降至正常。

 

老中醫經驗陳慈煦醫案張×,男,26歲。

 

因發現高血壓6年,善饑、肥胖1年,于1977年2月28日人院96年前突感頭昏,經檢查發現高血壓,此后經常頭昏,血壓亠般在150~170/100~120毫米汞柱。

 

于1976年2月后出現善饑多食,體重迅速增加,大腿內側出現紫紋,尿17羥類固醇17.7~31毫克/24小時;

 

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尿17羥類固醇由24.4毫克下降至0;

 

腹膜后充氣造影:腎上腺密度增高;

 

x線照片:腰椎骨質疏松,蝶鞍正常。

 

診為“腎上腺皮質增生”,未予特殊治療。

 

人院時癥見頭昏頭痛,人夜尤甚,耳鳴腰酸,手足心熱,心煩多汗,眠差夢多,陽強易舉,遺精,胸悶,口苦,善饑而不敢多食,短氣無力,形體肥胖,毛發濃盛,面色紅潤。

 

舌質淡胖而嫩,苔中黃,脈沉細。

 

檢查:血壓140~160/90~110毫米汞柱,體重80公斤,略呈向心性肥胖,下腹壁及大腿內側有紫紋,面部微腫,心肺、腹部無特殊,小便常規陰性。

 

證屬三焦相火偏旺,肝膽火盛,氣陰兩虛。

 

擬從肝膽清瀉相火,兼益氣養陰。

 

處方:龍膽草9克,夏枯草15克,菊花12克,鉤藤12克,珍珠母31克,夜交藤31克,丹參12克,黃精15克,太子參31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

 

有時加人知母、丹皮、澤瀉、續斷、杜仲、牛膝、沙參、五味子等。

 

服藥2個月,飲食正常,體重減輕,紫紋消失,尿17羥類固醇15。

 

37毫克/24小時。

 

續服原方,共治療半年,體重74公斤,體型正常,血壓120/90毫米汞柱,尿17羥類固醇9.8毫克/24小時,x線照片示腰椎骨質疏松消失,達基本治愈。

 

于1979年1月22日復查,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72微克;

 

血皮質醇上午8時為11.5微克%,下午5時為2.5微克%,節律正常;

 

空腹血糖81毫克%。

 

按:本例以高血壓為首要表現,繼之肥胖,體重迅速增加,大腿出現紫紋,經檢查符含柯興氏綜合征。

 

中醫診為三焦相火偏旺,實則有肝腎陰虛之兆,故治療除以龍膽草等清瀉相火外,兼以黃精、珍珠母、女貞子、旱蓮草等滋養肝腎,諸癥漸次緩解,1年后隨訪,測血皮質醇已恢復晝夜節律,提示內分泌機能已恢復正常。

 

用藥規律據1976年至1989年的12篇臨床資料報道共36例,共計使用64味中藥,用藥頻度較高者28味。

 

用藥規律如下表: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物>257~9黃精、大黃、芒硝、枳實、龍膽草、首烏。

 

1~4生地、知母、枸杞、當歸、丹參、柴胡、黨參、黃芪、法半夏、黃芩、紅棗、甘草。

 

10~244~7厚樸、茯苓。

 

4~91~4澤瀉、菊花、玉竹、郁金、香附、白芍、佛手片、白術。

 

從上表分析,中藥治療皮質醇增多癥,用藥相對集中,臨床使用最多的第一組藥是大承氣湯組方及黃精、龍膽草。

 

大承氣湯是峻烈瀉下的方劑,乃本著“實則瀉之”的治則使用,通過臨床觀察,認為可能是對腎上腺皮質功能呈現緩慢的抑制作用,對垂體及腎上腺腺瘤增生有改善作用。

 

黃精乃滋陰藥物,從藥理研究,其對腎上腺引起的血糖過高呈顯著的抑制作用,并有降壓作用,對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引起的脂肪、糖代謝紊亂發揮改善作用。

 

龍膽草是清瀉相火之要藥。

 

《醫宗必讀》曰:“瀉肝即所以瀉腎。”

 

故陳氏認為療效歸功于此,但這僅是理論上的推斷,確切機理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證實之。

 

第二組藥是滋腎、健脾、疏肝類,治療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甚為合拍,其中柴胡一味,據《國外醫學》報告可減輕激素的副作用,有人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皮質激素副作用所致的柯興氏綜合征25例,均奏效,也證實了柴胡的作用,可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

 

其他療法經絡療法取穴:主穴。

 

背俞穴。

 

配穴: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氣海、關元等。

 

操作:參照赤羽氏“知熱感度測定法”確定病變經絡,然后取相應背俞穴,作穴位注射,其他按癥狀配穴。

 

抽取維生素B1、B6、B12,或當歸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等2毫升,以5號長針頭刺人皮膚,向脊椎方向作85度角刺入,出現麻脹感時,注人藥液,左右各1毫升,虛證者緩慢推藥,實證者快速推藥。

 

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休息3~5天后,再作“知熱感度”測定,確定新的病變經絡,繼續治療,可連續10療程以上。

 

療效:上法配合中西藥綜合治療14例,滿意3例,進步11例,總有效率為100%。

 

其他措施腎上腺切除。

 

腎上腺腫瘤一般都進行手術切除,但切除不足則無效或復發,一般以切除80%~90%為宜,大于90%則容易發生腎上腺功能低下之Nelson氏綜合征。

 

垂體下丘腦部位放射治療,60年代后,開展60鈷丙種射線照射,20%~30%的病人可獲癥狀緩解或基本痊愈。

 

引用:http://big5.wiki8.com/pizhichunzengduozheng_2087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8 06:1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