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精索靜脈曲張】
拼音
jīngsuǒjìngmàiqǔzhāng
概述精索靜脈曲張是青壯年常見的疾病,是指因精索靜脈血流淤積而造成精索蔓狀叢(靜脈血管叢)血管擴張,迂曲和變長。
發病率為男性人群為10-15%,在男性不育中占15-20%。
此癥多發生于左側,但雙側發病者并不少見,可高達20%左右。
精索靜脈曲張,可伴有睪丸萎縮和精子生成障礙,造成男性不育。
精索靜脈曲張也可以因為腎腫瘤或其他腹膜后腫瘤引起,由于受壓迫而引起的精索靜脈曲張稱為癥狀性或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要引起病人臨床出現癥狀或引起男性不育才需要治療。
診斷本病95%發生于左側。
檢查時,讓病人站立。
可見患側陰囊明顯下垂,皮膚表面有時有彎曲的靜脈。
陰囊內靜脈盤曲成團狀,如一袋蛔蟲。
捫診時在睪丸以上精索內觸及曲張又能壓縮的軟包塊。
偶可觸及血栓形成的小結節。
在睪丸的下后方亦可摸到同樣性質的包塊。
在病人平臥后,包塊很快消失。
若平臥后不能消失,應考慮為繼發性。
需進行相應的檢查。
在病人平臥后,包塊很快消失。
若平臥后不能消失,應考慮為繼發性。
需進行相應的檢查。
治療措施過去由于強調了蔓狀叢的血管增粗曲張,因此早些年均在陰囊內進行靜脈結扎。
事實證明復發率很高。
現在認為系由于靜脈血柱回壓所引起。
根據這個理論目前均采取精索內靜脈高位結扎。
取得良好效果。
對于本病不是全用手術治療。
在年紀較輕尚未結婚者,如有癥狀,可用提睪帶提高陰囊,癥狀即可消失。
這些病人在結婚后,癥狀亦隨之消失。
癥狀較重者可行精索內靜脈高位結扎。
即在內環處結扎所有精索內靜脈各枝(圖1)。
若有遺漏常導致復發。
精索內靜脈結扎后。
睪丸、副睪等回流的靜脈血液可沿精索外靜脈回至下腔靜脈。
或通過外環以下的皮下靜脈枝回至股靜脈(圖2)。
有人建議在內環以上的腹后壁結扎精索內靜脈。
理由是該處靜脈已成一枝不會遺漏。
缺點是該處位置較深,暴露不好,組織損傷多。
一旦有感染,腹膜后間隙抗力低易于蔓延。
故現在不做為常規的手術方法。
僅用于復發者。
考慮原切口粘連多時,采取這種手術途徑。
在手術前后仍需用提睪帶提高陰囊,以增高治愈率。
圖1精索內靜脈高位結扎圖2精索內靜脈結扎后靜脈回流
病因學左側精索靜脈曲張有它的解剖原因,是本病的內因,而長時間的站立,經常持續增加腹壓是促使本病形成和發展的外因。
在少數青年人可由于性欲較高,局部充血較重,亦可出現靜脈曲張而且均有癥狀。
病理改變睪丸和附睪的靜脈在精索內形成蔓延叢,上行至腹股溝管內匯合成數枝精索內靜脈及精索外靜脈。
約有60%的人,精索內靜脈在內環處合成一枝。
少數仍為兩支或三支。
在腹膜后間隙上行。
右側成斜角進入下腔靜脈。
左側成直角進入左腎靜脈。
由于左側精索內靜脈行程較長,入腎靜脈處成直角阻力較大。
靜脈經過乙狀結腸之后,受該段腸管的壓迫,再加上靜脈缺少靜脈瓣,周圍又無肌肉壓擠作用,所以左側精索內靜脈的回流受阻,在站立時,有相當一段血柱壓力向下作用于蔓延叢,使之曲張擴大增粗即為精索靜脈曲張。
這種現象也出現于腹后壁腫瘤或腎腫瘤壓迫靜脈,使靜脈回流受阻,也表現為靜脈曲張。
為了與前者區別,后者稱為繼發性精索靜脈曲張。
前者稱為原發性精索靜脈曲張。
兩者主要鑒別的依據是原發性精索靜脈曲張在平臥處,很快消失。
而繼發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
臨床表現病人可以完全無癥狀。
如有癥狀,一般均在久立后陰囊有墜痛,重時可牽涉同側下腹部或大腿內側。
平臥后此癥狀消失。
近年來有報告在精索靜脈曲張病人精蟲數減少,影響生育。
經手術治療后,恢復生育能力。
此外有些病人出現精神不安、焦慮、失眠、全身乏力、陽萎等癥狀。
嚴重的精索靜脈曲張可引起該側睪丸萎縮,病人因睪睪丸小而來就醫。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ngsuojingmaiquzhang_20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