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慢性胰腺炎】
拼音
mànxìngyíxiànyán
概述
慢性胰腺炎系指胰腺泡和胰島組織萎縮、胰腺實質廣泛纖維化的病理過程。
常伴有鈣化及假性囊腫形成。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或脂肪瀉,消瘦及營養不良等胰腺功能不全的癥候。
典型慢性胰腺炎在我國較為少見,確診較難。
病因病理病機
病因我國以膽道疾病(結石、炎癥、蛔蟲)為主要病因,西方國家與慢性酒精中毒有關。
上述致病因素的長期存在,使胰腺炎癥反復發作而呈慢性經過,最終導致慢性胰腺炎。
其次,腸道炎性病變、肝硬化、營養不良、噻唑類藥等也可誘發本病。
尚有不少患者病因未明。
病理病變的范圍和程度輕重不一,以胰頭部為多見。
肉眼見胰腺呈結節狀,硬度增加,有纖維組織增生和鈣沉著,切面可見胰腺間質增生,胰管擴張,管內可含有結石,有時可見實質壞死,壞死組織液化后,被纖維組織包圍形成假性囊腫。
鏡下可見胰腺小葉周圍和腺泡間纖維增生或廣泛纖維化,腺泡和胰島組織萎縮、消失、胰管柱狀上皮有鱗狀化生;
間質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少數慢性胰腺炎的胰腺上皮細胞異常增生,有癌變的可能性。
臨床表現
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多于女。
病程長,數年或數十年不等。
初期為相對無癥狀期與發作期交替出現;
晚期主要為胰腺功能不全之表現。
一、腹痛常見,占90%左右,多呈間歇性發作,少數呈持續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雙側季肋部、前胸、肩胛等處放散,飯后或飽餐后可誘發,仰臥位時加重,前傾、坐位減輕。
發作時可伴有發熱或黃疸。
間歇期可無癥狀,或僅有消化不良表現。
少數患者以隱襲慢性炎癥方式進行,臨床上可不發生腹痛。
二、胰腺外分泌不足的表現患者可出現食欲減退、腹脹、不耐油膩食物等,大便次數頻繁、量多,色淡,有惡臭,此系蛋白酶、脂肪酶分泌減少或缺乏所致。
長期腹瀉致患者消瘦、營養不良及維生素A、D、E、K缺乏等癥狀。
三、胰腺內分泌不足的表現10-20%患者有顯著糖尿病癥狀,如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
約50%患者發生隱性糖尿病,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異常。
四、體征上腹可有輕微壓痛。
少數患者因胰頭顯著纖維化或假性囊腫壓迫膽總管,可出現持續或緩慢加深的梗阻性黃疸。
并發癥
一、假性囊腫胰腺炎引起大腺管阻塞后,可致小腺管及腺泡腔擴張,胰液積聚,上皮細胞萎縮,形成假性囊腫,或由于腺管破壞,胰液分泌受阻,胰液同炎性滲出物被周圍之漿膜、腹膜或腸系膜等包裹。
假性囊腫可在胰腺實質內或胰腺表面,主要表現為腹痛、低熱上腹部包塊、少數有黃疸。
B超檢查可診斷直徑2-3厘米以上的囊腫。
二、脾靜脈血栓形成因胰腺纖維化或假性囊腫壓迫血管形成脾靜脈血栓、脾腫大等。
血栓可延伸至門靜脈,引起靜脈曲張及消化道出血。
三、胰原性腹腔、心包腔、胸腔積液以腹腔積液較多見,呈滲出性,淀粉酶濃度增高。
此乃液體從假性囊腫或擴張的胰管漏入腹腔所致。
四、消化性潰瘍可高達10-15%,由于胰腺分泌碳酸氫鈉減少所致。
五、胰腺癌極少數慢性胰腺炎可有癌變。
引用:http://big5.wiki8.com/manxingyixianyan_20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