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偏癱】
拼音
piāntān
概述同一側上肢及下肢肌肉癱瘓稱為偏癱,俗稱半身不遂。
有時伴有同側下面部肌肉及舌肌的癱瘓。
病因病理病機自大腦皮質運動區開始經內囊、腦干至脊髓前角細胞之間的神經徑路的任何部位病變,均可產生偏癱,起病隱襲,呈緩慢進行性發展的偏癱,病因多為顱內占位性病變,如腦腫瘤、腦膿腫、顱內血腫、腦寄生蟲等,如表現為脊髓特點的進行偏癱其病因多為脊髓腫瘤、脊柱結核、脊柱增生性病變、肥厚性硬脊膜炎等。
突然起病,急速發展的偏癱多由腦血管病引起。
臨床表現主要為一側上下肢的運動障礙。
在臨床上有四種表現形式:①意識障礙性偏癱:表現為突然發生意識障礙,并伴有偏癱,常有頭及眼各一側偏斜。
②弛緩性偏癱: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面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發生障礙。
③痙攣性偏癱:一般的是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其特點是明顯的肌張力增高。
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癱瘓明顯,肌張力顯著增高,故上肢表現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狀態,被動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④輕偏癱:在偏癱極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一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如不仔細檢查易于遺漏。
鑒別診斷(一)皮質與皮質下性偏癱皮質性偏癱時,上肢癱瘓明顯,遠端為著。
如果出現皮質刺激現象有癲癇發作。
頂葉病變時,有皮質性感覺障礙,其特征是淺層感覺即觸覺、溫痛覺等正常,而實體覺、位置覺、兩點辨別覺障礙明顯。
感覺障礙以遠端為明顯。
右側皮質性偏癱時常伴有失語、失用、失認等癥狀(右利),雙側皮質下偏癱伴有意識障礙,精神癥狀。
大腦皮質性偏癱一般無肌萎縮,晚期可有廢用性肌萎縮;
但頂葉腫瘤所致的偏癱可有明顯的肌萎縮。
皮質或皮質下偏癱腱反射亢進,但其他錐體束征均不明顯。
皮質與皮質下偏癱以大腦中動脈病變引起的最常見,其次為外傷、腫瘤、閉塞性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病或心臟病引起的腦栓塞等。
(二)內囊性偏癱錐體束在內囊部受損傷后出現內囊性偏癱,內囊性偏癱表現為病灶對側出現包括下部面肌、舌肌在內的上下肢癱瘓。
偏癱時受雙側皮質支配的肌肉不被累及,即咀嚼肌、咽喉肌以及眼、軀干和上部面肌。
但有時上部面肌可以輕度受累,額肌有時可見力弱,表現眉毛較對側輕度低下,亦可有眼輪匝肌力弱,但這些障礙為時短暫,很快恢復正常。
內囊后肢的前2/3損害時,肌張力增高出現較早而且明顯,伸展肌給病理反射均易出現,內囊前肢損害時出現肌僵直,病理反射以屈肌組為主。
內囊性偏癱最常見的病因是大腦中動脈分支的豆紋動脈供應區出血或閉塞。
(三)腦干性偏癱(亦稱交叉性偏癱)腦干病變引起的偏癱多表現為交叉性偏癱,即一側顱神經麻痹和對側上下肢癱瘓。
其病因以血管性、炎癥和腫瘤為多見。
1.中腦性偏癱:(1)Weber氏癥候群:是中腦性交叉性偏癱的典型代表,其特點是病變側動眼神經麻痹,病灶對側偏癱。
由于動眼神經麻痹,故臨床上出現臉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處于外下斜視位。
有時見到眼球向側方共同運動麻痹,即出現Foville氏癥候群,并可伴有與偏癱現側的感覺遲鈍,以及小腦性共濟失調。
其機理是在Weber氏癥候群的基礎上病變范圍更廣泛,影響了眼球的腦干側視中樞及其徑路。
以及感覺纖維和小腦紅核束所致。
(2)Benedikt氏癥狀群:表現為病灶對側不全偏癱,同時偏癱側有舞蹈和手足徐動癥。
2.腦橋性偏癱:(1)Millard-Gubler氏癥候群:病灶同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同側外展神經麻痹,病灶對側偏癱,呈交叉性癱瘓。
因面神經的核上纖維在腦橋高位交叉,終止于腦橋下部的面神經核,再由頊神經核發出面神經纖維,走向背內側,繞過外展神經核,再走向腹內側,于腦橋及延髓交界處出腦。
當面神經核上纖維交叉后的腦橋部病變時,即再現病灶同側周圍性面癱,與外展神經麻痹,對側上下肢錐體束損害的交叉性癱瘓。
(2)Foville氏癥候群:表現為面神經麻痹,外展神經麻痹同時兩眼向病灶對側注視,實際上是Millard—Gubler氏癥候群加上兩眼側視運動障礙,故應稱Millard—Gubler—Foville氏癥候群。
如病變侵及同側三叉神經根叢或三叉神經脊束核可有病變同側面部感覺遲鈍。
3.延髓性偏癱:(1)延髓上部癥候群:病例對側上下肢癱瘓,病灶同側舌肌癱瘓和舌肌萎縮。
(2)延髓旁正中癥候群;
病灶對側有深感覺和精細感覺障礙。
(3)延髓背外側癥候群(wallenberg氏癥候群):有時伴有輕偏癱。
此外尚有同側肢體共濟失調、眼球震顫、同側軟腭下垂、聲帶麻痹、面部核性感覺障礙、Horner氏癥等。
(4)Babinski—Nageotte氏癥候群:病變對側偏癱與偏側分離性感覺障礙,血管運動障礙。
病變同側顏面感覺障礙,小腦共濟失調癥,Horner氏征,眼震,軟腭,咽及喉肌麻痹(Avellis癥候群)。
(5)延髓交叉部病變:在交叉前病變可有對側上下肢癱瘓。
(四)脊髓性偏癱1.錐體交叉以下:脊髓半側病變時,于病變同側出現上下肢癱瘓,而無顱神經麻痹,病灶側深部感覺障礙,對側有溫度覺、痛覺障礙,(Brown-S'equard癥候群)。
2.頸膨大(頸5~胸2)受損:可出現偏癱。
表現為上肢下運動元癱瘓,下肢上運動神經元癱瘓。
各種感覺喪失、尿失禁和有向上肢放散的神經痛。
常有Horner氏征。
引用:http://big5.wiki8.com/piantan_20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