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擴張型心肌病】
拼音
kuòzhāngxíngxīnjībìng
概述擴張型心肌病亦稱充血型心肌病以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為主要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為心悸、氣促、胸悶、乏力、腹脹、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收縮期雜音、肝腫大、水腫。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中年人最多,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預后不良,死亡原因主要是頑固性心力衰竭,亦可為嚴重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病毒性心肌炎近年來病毒性心肌增多,尤其CoxsackieB病毒對心肌具有親和力,心肌炎后心肌纖維化,心肌肥大最后形成心肌病。
Cambridge測定50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CoxsackieB病毒中和抗體,發現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中和抗體≥1024者遠較對照組為多。
并發現病程短于一年及起病時發熱者中和抗體明顯增高。
Wilson動物實驗,實驗性CoxsachieB病毒性心肌炎,數月后心肌纖維化及小灶性炎細胞浸潤,形成心肌病,Burch用電鏡在心肌病患者心肌內發現病毒樣顆粒,以上說明,部分心肌病是心肌炎發展的后果。
變態反應本病部分患者抗病毒抗體增高。
常有抑制T細胞功能障礙,認為本病是病毒感染后,機體變態反應所致。
高血壓本病中大約10%血壓增高。
但血壓增高多發生在心力衰竭時,隨心力衰竭的控制,血壓下降,因而血壓增高不是本病的主要因素。
營養不良門脈性肝硬化并發本病者,多于一般人群,生活貧困的居民發病率較高提示本病與營養有關,機體某些必需氨基酸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是發病因素之一。
病理及病理生理擴張型心肌病心臟常增大,心臟擴張以雙側心室最明顯,因而稱擴張型心肌病,心腔擴張較輕者,心室壁稍增厚,病變發展,擴張加重,心室壁相對變薄,心室壁厚度正常或稍增厚。
由于心肌纖維化,心肌收縮無力,射血分值下降,半月瓣口可能出現功能狹窄,左右心室擴張,可致房室瓣口相對性關閉不全,血流反復沖擊致房室瓣膜輕度增厚,心肌病變可擴及心內膜,以及心內局部壓力的升高局部供血不足,可致心內膜斑狀纖維性增厚,約60%的病例有附壁血栓形成。
冠狀動脈正常,或有與患者年齡相適應的動脈硬化性病變,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程度不等的心肌細胞肥大,排列不等,胞核增大,半數病例有灶性纖維化,電鏡下可見肥大的心肌細胞核增大,線粒體數目增多,核糖蛋白、糖元顆粒和肌原纖維增多,提示心肌細胞合成代謝旺盛。
擴張型心肌病心腔明顯擴張,而心室壁增厚不明顯,心室壁軟弱,收縮無力,射血分值下降,搏出量減少,心腔內殘余血量增多,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肺血回流受阻,則肺淤血,左心衰竭。
本病大約1/3先有左心衰竭,有的起始即為全心衰竭。
擴大的心腔中,有附壁血栓形成,因而動脈栓塞常見,由于心肌纖維化可累及起搏及傳導系統,易引起心律失常。
診斷依據1.發病多緩慢,心功能代償期無癥狀,失代償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現,以胸悶、氣促、乏力常見;
有時可發生栓塞癥狀。
2.心界兩側擴大,可反復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心衰加重時雜音增強,心衰好轉時雜音減弱。
兩肺底可聞羅音,肝大,下肢水腫,胸、腹水等。
3.心電圖提示心肌損害、房室肥大及各種心律失常等,少數有病理性Q波。
4.X線檢查:心臟普遍擴大,少數以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為主。
心搏動減弱,多有輕或中度肺淤血。
5.超聲心動圖:心臟內徑增大,心室壁厚度正常或輕度增厚,左心室壁運動幅度普遍減弱,射血分數減少。
6.須排除常見心臟病。
輔助檢查1.對具有典型病史者,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診斷依據不足者可作框限“B”或“C”。
治療原則1.一般治療:休息,必要時使用鎮靜劑,心衰時低鹽飲食;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療;
4.有多量胸腔積液者,作胸腔穿刺抽液;
5.嚴重患者可考慮人工心臟手術或心臟移植;
6.對癥、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1.心肌病變時對洋地黃類藥物敏感,應用劑量宜較小,并注意毒性反應,或使用非強心甙正性肌力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應用利尿劑期間必須注意電解質平衡;
3.有使用抑制心率的藥物或電轉復快速型心律失常時,應警惕同時存在病竇綜合征的可能;
4.對合并慢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病竇綜合征者可安裝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
5.在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期間,應定期復查心電圖;
6.有使用抗凝藥期間,應注意出血表現,定期復查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
療效評價1.治愈:癥狀消失,心衰、心律失常被控制,心影縮小。
2.好轉:癥狀改善,心衰、心律失常基本被控制。
3.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引用:http://big5.wiki8.com/kuozhangxingxinjibing_2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