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半夏】
拼音
bànxià
英文參考
ternatepinellia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屬的一個種,學名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國主產于南方各省(自治區),東北和華北地區亦產。
株高15-30cm。
塊莖球形或扁球形。
幼苗常為單葉,卵狀心形;
老株葉為3小葉復葉,小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肉穗花序。
漿果熟時紅色。
花期5-7月,果期6-9月。
喜溫暖濕環境。
耐寒,不耐干旱。
宜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
前作以豆科作物和玉米、高粱等為宜。
耐蔭蔽,可在林間或果樹行間種植,也可與玉米間作。
塊莖及株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塊莖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下種,點播,行距12-15cm,株距6-9cm,栽深3-5cm。
每公頃需塊莖225-300kg;
株芽每殖:用葉柄下生長成熟的株芽作種,點播按行距10-16cm,株距7-10cm開穴,每穴種2-3個,覆土3cm左右;
種子繁殖: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出濕砂中貯藏的種子,于苗床按行距10-13cm開淺溝播種,覆土1cm。
半夏喜肥,于6月上旬葉柄下部內側長珠芽時需追肥。
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病毒病及紅天蛾Deilephilaelpenor。
塊莖含有в-谷甾醇-D-葡萄糖甙(в-sitosterol-D-glucoside)、3,4-二羥基苯乙酸(Homogentisicacid)及葡萄糖甙,尚含有多種基酸及生物堿等。
味辛、性溫,有毒。
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吐作用。
主治咳嗽痰多、胸悶脹滿、惡心嘔吐。
外用治癰腫。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半夏拼音名Banxia英文名RHIZOMAPINELLIAE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塊莖。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
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
下面鈍圓,較光滑。
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
無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鑒別本品粉末類白色。
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半圓形或圓多角形,直徑2~20μm,臍點裂縫狀、人字狀或星狀;
復粒由2~6分粒組成。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橢圓形粘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20~110μm。
螺紋導管直徑10~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揮至約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精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對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數分鐘。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生半夏除去雜質。
用時搗碎。
清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凈,切厚片,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白礬20kg。
本品為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片狀,切面淡灰貨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咸澀,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時,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白礬12.5kg。
本品為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圓形的完整塊莖,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
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性味與歸經辛,溫;
有毒。
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癥;
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
用法與用量3~9g;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引用:http://big5.wiki8.com/banxia_23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