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扁鵲心書】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4:31 | 只看該作者

痢疾

 

凡人多食生冷,濕熱傷其脾胃,致成痢疾。


初起服如聖餅子,下積而愈;


若無大便,止下赤膿者,乃胃有大熱傷血也,宜當歸芍藥湯、阿膠湯;


若下白膿者,乃飲食冷物傷大腸也,服桃花湯、全真丹而愈;


若腹痛發熱昏睡,六脈洪數,純泄赤膿,乃熱氣滯於腸胃也,名疳蠱痢,亦有錯服熱藥而得者,服黃連丸,甚者大通散。


(痢疾固當化積清熱,香連、承氣等方,用果得宜,何嘗不應手而愈?若涉脾胃虛寒,經脈內陷,三焦失運而致者,又不可不以溫補為要也,蓋熱藥之誤,易於轉手,涼藥之誤,救治殊難。虛衷以應,臨證誤人自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5:26 | 只看該作者

傷脾發潮熱

 

此因飲食失節,損及脾胃,致元氣虛脫,令頭昏腳弱,四肢倦怠,心下痞悶,午後發熱,乃元氣下入陰分也,服全真丹、蓽澄茄散,三月而愈。


若服滋陰降火涼藥,其病轉甚,若俗醫用下藥,致病危篤,六脈沉細,灸中脘五十壯,關元一百壯,可保,遲則脾氣衰脫而死。


(庸醫於此證,不知誤殺天下多少蒼生,而小兒為甚。午後發熱,不曰潮熱,便云陰虛;心下痞悶,不云食積,便云停痰。動輒寒涼,恣行消克,大人變為虛脫,小兒轉為脾風,而猶曰風暑難清,痰熱為害,及至垂斃,醫者云人力已竭,病家云天數難挽,至死不悟,良可悲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6:03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反胃

 

凡飲食失節,冷物傷脾,胃雖納受,而脾不能運,故作吐,宜二聖散、草神丹,或金液丹。


若傷之最重,再兼六欲七情有損者,則飲蓄於中焦,令人朝食暮吐,名曰番胃,乃脾氣太虛,不能健運也,治遲則傷人。


若用攻克,重傷元氣立死,須灸左命關二百壯,服草神丹而愈,若服他藥則不救。


(嘔吐一證,先當審其所因,輕者二陳、平胃、藿香正氣一劑可定;虛者六君、理中亦易為力;唯重者,一時暴吐,厥逆汗出,稍失提防,躁脫而死,不可不知。至於番胃,雖屬緩證,治頗棘手,惟在醫者細心,病患謹攝,治以丹艾,庶可獲全,不然生者少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6:39 | 只看該作者

痞悶

 

凡飲食冷物太過,脾胃被傷,則心下作痞,此為易治,宜全真丹一服全好,大抵傷胃則胸滿,傷脾則腹脹。


腹脹者易治,宜草神丹、金液、全真、來復等皆可服,寒甚者薑附湯。


此證庸醫多用下藥,致一時變生,腹大水腫,急灸命關二百壯,以保性命,遲則難救。


(此證乃《內經》所謂陽蓄積病死之證,不可以誤治也。若腹脹,所謂藏寒生滿病是也,苟不重溫,危亡立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7:23 | 只看該作者

治驗

 

一人因暑月食冷物,以致胸腹脹悶欲死,服金液丹百丸,少頃加全真丹百丸,即有氣下降而愈。


(夏月伏陰在內,一切冷物在所禁食,若不慎,而致傷者,不重劑溫化,惡得不變。)


一小兒食生杏致傷脾,脹悶欲死,灸左命關二十壯即愈,又服全真丹五十丸。


(生杏在大人尚不可食,況小兒乎!溫中藥內入些少麝香為妙。)


一人每飯後飲酒,傷其肺氣,致胸膈作脹,氣促欲死,服鐘乳粉、五膈散而愈。


若重者,灸中府穴亦好。


服涼藥則成中滿難治矣。


(酒後吃飯,中氣不傷,若飯後飲酒,清氣濁亂,所以致脹。)


一人慵懶,飲食即臥,致宿食結於中焦,不能飲食,四肢倦怠,令灸中脘五十壯,服分氣丸、丁香丸即愈。


(修養書云:飯後徐徐行百步,自然食毒自消磨。食後即臥,食填中宮,升降有乖,焉得不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8:09 | 只看該作者

中暑

 

凡此病脈大而緩,其候飲食不減,起居如常,但時發煩熱,渴飲無度,此暑證也,易治,知母散一服便愈。


若煩熱困倦不食者,暑氣傷胃也,服溫中湯藥即愈。


若服香薷、六一寒涼等劑,冰損胃氣,多致變瘧痢泄瀉諸證,慎之。


若暑氣客於心包絡之經,令人譫言煩渴,欲飲冷水,小便秘澀,大便下赤水,當服阿膠丸、當歸芍藥湯而愈。


若暑月飲食冷物,寒邪入客胃中,致腹中作痛,宜金液、草神、全真、來復等丹連二服便愈。


若以涼藥下之,變為中滿脾泄。若元氣虛,早間行路,冷氣入腹,令人心肚作痛,宜服金液丹或來復丹。


凡暑月人多食冷物,若常服金液、全真、來復、保元等丹,自然脾胃調和,飲食不傷,但少壯人須五日一次,恐熱上攻眼目也。


(中暑之證,原只尋常,苟渴飲無度,知母散可一服;若困倦不食,便當溫中;設暑客於心包絡,譫煩飲冷,溺澀便赤,清心涼血,皆一劑可愈者。若今之醫家,將一切內傷虛寒之證,亦認為暑,恣用寒涼,朝夕靡已,及變陰深冷脫,猶云暑邪內攻,病勢深重,難挽回矣。間遇明眼高手,投以參附,猶且從中阻撓。洎投之有效,輒、顏支飾:我原欲轉手,不謂渠意亦同。投之不效,讒言蜂起,一肩卸卻,罪歸參附。病家本不識病情,未免隨之怨悵,嗟!嗟!此種醫人,天良盡喪,予具熱腸,常遭此輩謗累,因書此以志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09:24 | 只看該作者

暑月脾燥病

 

凡夏月冷物傷脾,又兼暑氣客之,則成燥病,令人發熱作渴不止,六脈弦大,乃火熱傷肺而津液不能上輸也,有脾胃之分。


若發燥熱而能食者,熱在胃也,易治,服全真丹、蓽澄茄散而愈。


若發燥熱不進飲食,四肢倦怠,熱在脾也,為重,服金液、草神或來復等丹,五日而愈。


如作暑治,下以涼藥,熱雖暫退,必變為中滿、洞泄諸證。暑月發熱,務分虛實,六脈沉數,飲食如常者,為實熱,服薄荷煎而愈;


若六脈弦緊,減食倦怠者,為虛熱,大忌寒涼,宜全真、來復等丹而愈。


(夏月發熱作渴,脈弦而大,誰肯不作暑治而不用寒涼者,不知暑熱熏蒸,耗人元氣,元氣既傷,未有不渴。冷物傷脾,有乖輸灌;三焦失運,腠理不和,發熱作渴,自所不免。且六脈弦大

,弦則為減,大則為虛,體驗果真,一溫可解。今之醫家,專尚香薷、青蒿、黃連、滑石等劑,變為瀉泄,猶云協熱,及至虛脫,全然不覺。此由脈理未明,誤主作賊之誤也。)


凡夏月陰氣在腹,又暑能傷人元氣,更兼冰水冷物損其脾胃,皆不足證也。


《局方》俱用香薷飲、白虎、益元、黃連解毒等劑,重傷元氣,輕則變瘧痢、霍亂、泄瀉等證,重則成虛勞、中滿、注瀉等證。


余常以保元、來復、全真、金液、延壽、薑附湯等類治暑,百發百中,好生之士請嘗試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0:10 | 只看該作者

兩脅連心痛

 

此證由憂思惱怒,飲食生冷,醉飽入房,損其脾氣,又傷肝氣,故兩脅作痛。


庸醫再用寒涼藥,重傷其脾,致變大病,成中滿、番胃而死。


或因惱怒傷肝,又加青陳皮、枳殼實等重削其肝,致令四肢羸瘦,不進飲食而死。


治之正法,若重者,六脈微弱,羸瘦,少飲食,此脾氣將脫,急灸左命關二百壯,固住脾氣則不死,後服金液、全真、來復等丹及蓽澄茄散隨證用之,自愈。


(此證古法,在左為肝木為病,瘀血不消,惱怒所傷;在右則為痰,為飲,為食積氣滯,此皆標病易於治療。若宗氣有乖,虛裡作楚,榮氣失調,脾絡作痛,此非積漸溫養不愈。至若兩脅連心,痛如刀刺,此三陰受殞,逆於膈肓之間,非重用溫補不可。又肥氣、息賁,此積在藏之募原,若泥古方,專於剝削,未有不死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1: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2 23:17 編輯

消渴

 

此病由心肺氣虛,多食生冷,冰脫肺氣,或色欲過度,重傷於腎,致津不得上榮而成消渴。


蓋腎脈貫咽喉,系舌本,若腎水枯涸,不能上榮於口,令人多飲而小便反少,方書作熱治之,損其腎元,誤人甚多。


正書,春灸氣海三百壯,秋灸關元二百壯,日服延壽丹十丸,二月之後,腎氣復生。


若服降火藥,暫時有效,日久肺氣漸損,腎氣漸衰,變成虛勞而死矣。


此證大忌酒色,生冷硬物。


若脾氣有餘,腎氣不足,則成消中病,脾實有火,故善食而消,腎氣不足,故下部少力,或小便如疳。


孫思邈作三焦積熱而用涼藥,損人不少。


蓋脾雖有熱,而涼藥瀉之,熱未去而脾先傷敗。


正法先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一斤而愈。


(消渴雖有上中下之分,總由於損耗津液所致,蓋腎為津液之原,脾為津液之本,本原虧而消渴之證從此致矣。上消者,《素問》謂之鬲消,渴而多飲,小便頻數。中消者《索問》謂之消中,消穀善飢,身體消瘦。下消者,《素問》謂之肺消,渴而便數有膏。飲一溲二;後人又謂之腎消,腎消之證則已重矣。若脈微而澀或細小,身體瘦瘁,溺出味甘者,皆不治之證也,大法以救津液,壯水火為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8:33 | 只看該作者

治驗

 

一人頻飲水而渴不止,余曰:君病是消渴也,乃脾肺氣虛,非內熱也。


其人曰,前服涼藥六劑,熱雖退而渴不止,覺胸脅氣痞而喘。


余曰:前證止傷脾肺,因涼藥復損元氣,故不能健運而水停心下也。


急灸關元、氣海各三百壯,服四神丹,六十日津液復生。


方書皆作三焦猛熱,下以涼藥,殺人甚於刀劍,慎之。


(津液受傷,不惟消渴,亦兼雜病,而誤用寒涼者不少,時醫以此殺人,而人不悟奈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9:00 | 只看該作者

著惱病

 

此證方書多不載,人莫能辨,或先富後貧,先貴後賤,及暴憂暴怒,皆傷人五臟。


多思則傷脾,多憂則傷肺,多怒則傷肝,多欲則傷心,至於憂時加食則傷胃。


方書雖載內因,不立方法,後人遇此皆如虛證治之,損人性命。


其證若傷肝脾則泄瀉不止,傷胃則昏不省人事,傷腎則成癆瘵,傷肝則失血筋攣,傷肺則咯血吐痰,傷心則顛冒,當先服薑附湯以散邪,後服金液丹以保脾胃,再詳其證而灸之。


若脾虛灸中府穴各二百壯,腎虛灸關元穴三百壯,二經若實,自然不死。


後服延壽丹,或多服金液丹而愈,涼藥服多,重損元氣則死。


(此證皆因七情所傷,五志之過,審其所因而調治之,庶無失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9:27 | 只看該作者

治驗

 

一人年十五,因大憂大惱,卻轉脾虛,庸醫用五苓散及青皮、枳殼等藥,遂致飲食不進,胸中作悶。


余令灸命關二百壯,飲食漸進,灸關元五百壯,服薑附湯一二劑,金液丹二斤方愈,方書混作勞損,用溫平小藥誤人不少,悲夫!


(大憂惱而得脾泄,醫用五苓、青皮、枳殼,變尚如此,近有六脈虛脫,脾腎敗壞,猶云不妨而用此藥者,又庸醫中之、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19:53 | 只看該作者

頭暈

 

此證因冷痰聚於腦,又感風寒,故積而不散,令人頭旋眼暈,嘔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湯,少壯人宜服半夏生薑湯。


若用涼劑則暫時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難以速效矣。


(此即所謂頭風證,故有冷痰聚腦,又感風寒之說,若頭暈則純屬於虛,蓋肝虛則血不上榮,肺虛則清陽不運,腎虛則厥成顛疾,心虛則火炎浮越。夫風虛痰火,間或有之,至於頭風虛證不少,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0:20 | 只看該作者

治驗

 

一人頭風,發則旋暈嘔吐,數日不食。


余為針風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來留十三呼,病患頭內覺麻熱,方令吸氣出針,服附子半夏湯永不發。


華佗針曹操頭風,亦針此穴立愈。


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橫下針,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


(此針法奇妙,須與高手針家議之,方得無誤。)


一人起居如常,但時發頭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0:47 | 只看該作者

厥證

 

《素問》云:五絡俱絕,形無所知,其狀若尸,名為尸厥。


由憂思驚恐,致胃氣虛閉於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強直,當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此證婦人多有之,小兒急慢驚風亦是此證,用藥無效,若用吐痰下痰藥即死,惟灸此穴,可保無虞。


令服來復丹、蓽澄茄散而愈。


(厥證《經》言詳矣,尸厥不過厥證之一端,外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總皆根氣下虛之證,所謂少陰不至者厥也,又云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1:14 | 只看該作者

治驗

 

一婦人產後發昏,二目滯澀,面上發麻,牙關緊急,二手拘攣,余曰:此胃氣閉也。


胃脈挾口環唇,出於齒縫,故見此證。


令灸中脘穴五十壯,即日而愈。(產後血厥,倉公白薇散)


一婦人時時死去已二日矣,凡醫作風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壯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1:38 | 只看該作者

氣脫

 

少年酒色太過,脾腎氣虛,忽然脫氣而死,急灸關元五百壯,服霹靂湯、薑附湯、金液丹久久而愈。


此證須早治,遲則元氣亦脫,灸亦無及矣。


(更有血脫、神脫、精脫、津脫、液脫,若汗脫即津液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2:21 | 只看該作者

死脈見

 

此由少年七情六欲所損,故致晚年真氣虛衰,死脈見於兩手,或十動一止,或二十動一止,皆不出三年而死。


又若屋漏、雀喙之類皆是死脈。


灸關元五百壯,服延壽丹、保元丹六十日後,死脈方隱,此仙師不傳之妙法也。


(雍正三年初冬,一董姓者,來求診脈。其脈,或二動一止,或七動一止,或十二動,或十七動一止,此心絕脈也。仲冬水旺,其何能生,姑定參?茸、附、河車、臍帶、桂心、棗仁等方與之。服十劑,脈之歇止參差,不似前之有定數矣,又十劑而歇止少矣,又十劑六脈如常矣。噫!不可謂藥之無功也,且知治早,雖不用丹艾,亦有可生全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3:07 | 只看該作者

腰痛

 

老年腎氣衰,又兼風寒客之,腰髖髀作痛,醫作風痹走痛,治用宣風散、趁痛丸,重竭真氣,誤人甚多。


正法服薑附湯散寒邪,或全真丹,灸關元百壯,則腎自堅牢,永不作痛,須服金液丹,以壯元陽,至老年不發。


(老年腰痛而作風氣痹證治者,多致大害,即使風痹,重用溫補亦能散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 23:23:35 | 只看該作者

中風人氣虛中滿

 

此由脾腎虛憊不能運化,故心腹脹滿,又氣不足,故行動則胸高而喘。


切不可服利氣及通快藥,令人氣愈虛,傳為脾病,不可救矣。


宜金液丹、全真丹,一月方愈。


重者,灸命關、關元二百壯。


(腎虛則生氣之原乏,脾虛則健運之力微,氣虛中滿之證作矣。又《內經》謂藏寒生滿病,醫人知此不行剝削,重劑溫補,為變者少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9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