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狗咬傷與狂犬病】
拼音
gǒuyǎoshāngyǔkuángquǎnbìng
疾病分類普通外科
疾病概述狗咬傷本身并不嚴重,其最大的危險在于被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咬傷后,可能會發生狂犬病,得了狂犬病死亡率極高。
被狗咬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狂犬病發作,95%以上病人因呼吸中樞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出現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癥狀和體征。
疾病描述狗咬傷本身并不嚴重,其最大的危險在于被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咬傷后,可能會發生狂犬病,得了狂犬病死亡率極高。
被狗咬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狂犬病發作,95%以上病人因呼吸中樞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狗咬傷后,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是否會發生狂犬病,可能性有多大。
只有被“瘋狗”咬傷才能傳染上狂犬病。
“瘋狗”是指患有狂犬病的狗。
癥狀體征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癥狀和體征。
疾病病因狗咬傷與狂犬病。
病理生理被狗咬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狂犬病發作,95%以上病人因呼吸中樞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
診斷檢查1.詳詢咬傷史。
咬傷時間、地點、當地有否狂犬病流行。
咬傷后處理經過、自覺癥狀,以往有無狂犬病疫苗接種史。
還應詢問咬人狗(或其他咬人動物如貓、狼、豺、蝙蝠,亦會傳染狂犬病)的情況,是否為瘋狗(其一般表現為頸軟、頭低、耳垂、斜視、亂叫亂嚷、尾向下拖、不能反身向后顧等,進而發生癱瘓,發病后5~7d左右死亡)。
2.咬人狗(或其他咬人動物)是否逃逸,或被打死,對已殺死的可疑瘋狗,應作病理檢查和檢驗,用新鮮標本(腦、唾液腺、角膜等)檢查神經細胞胞漿內的尼氏(Negri)小體。
3.檢查患者被咬創口,了解其范圍和深度,明確傷情。
4.瘋狗咬人后,狂犬病毒即注入人體,至狂犬病發作,潛伏期約為3~8周,短者10d,長則數月。
5.患者有否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癥狀和體征。
6.實驗室檢查:發病一周內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等,作熒光抗體染色,檢測狂犬病病毒抗原。
治療方案1.咬人狗是否為瘋狗的鑒別①查看有無典型的瘋狗癥狀;
②抓獲的可疑瘋狗隔離觀察2周,是否發病;
③死亡或打死的狗,應進行病理檢查和檢驗(包括病理切片、動物接種、免疫試驗等);
④如狗咬人后逃逸,則需進行社會調查:當地是否為疫區,有無狂犬病患者發生,向現場的當地人詢問咬人狗是野狗還是家狗,是家狗還需向主人了解狗的目前狀態并作觀察。
2.被狗咬傷后,不論是否瘋狗咬傷,均應作緊急處理,正確清創。
除小而淺的創口用碘酊、乙醇消毒并包扎外,其余均應以20%肥皂水及大量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去除壞死組織及異物,再以0.1%新潔爾滅溶液、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口原則上不作一期縫合。
3.醫學對狗咬傷的處理采用針刺傷口出血,艾灸或火罐拔毒,還可用蔥白60g、生甘草150g煎水洗傷處,玉真散外敷。
4.已證明或疑為瘋狗咬傷時,創口周圍或肌內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患者應立即進行狂犬病疫苗注射。
可疑瘋狗經觀察5~10d未死,則可除外狂犬病,患者即可終止注射狂犬病疫苗。
5.狂犬病免疫血清注射前,應作皮試,嚴禁血管內注射。
免疫血清只能延長潛伏期,不能預防狂犬病的發生。
6.狂犬病疫苗注射,一般在專門機構進行。
每次劑量2ml,成人患者于傷后當天、第3、7、14、30d各注射1次,共5次,1月內完成(3~5歲劑量減半,2歲以下再減半),或每次2ml,每日交替在肩胛間和腹壁四處(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皮下注射,共作14~21次。
若咬傷較重或為小兒,則改為前7d、2/d,后7d、1/d。
如發生神經炎、脊髓炎、腸炎等并發癥,應中止注射。
狂犬病患者要隔離治療,對癥處理。
7.護理(1)同外科一般護理常規。
(2)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恐懼心理。
(3)防止狂犬病患者咬傷他人。
預后及預防野外注意身體防護,避免其它生物侵害人體。
特別提示1、注意動物防疫,減少狂犬病隱患,尤其是寵物愛好者,更加要注意預防狂犬病。
2、避免被狗咬傷,教育群眾加強對家犬的管理,禁止無證養狗,捕殺野狗,對流行區的狗立即開展捕殺活動。
3、對有感染狂犬病特殊危險的人,如疫區獸醫、畜牧、飼養、屠宰、皮革加工人員,狂犬病毒實驗室、疫苗制造人員,防疫人員,林區野外工作人員,勘探人員及即將去疫區人員,應予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
護理:1、同外科一般護理常規。
2、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恐懼心理。
3、防止狂犬病患者咬傷他人。
引用:http://big5.wiki8.com/gouyaoshangyukuangquanbing_37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