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顱底部腫瘤及侵入瘤】
拼音
lúdǐbùzhǒngliújíqīnrùliú
疾病分類普通外科,神經外科,腫瘤科
疾病概述顱底部腫瘤及侵入瘤是指顱底部部位的腫瘤,包括原發腫瘤及轉移性腫瘤。
臨床表現:在神經癥狀出現前,鼻出血、頸前部淋巴結腫大、眼球突出、顳窩部膨隆、張口困難。
頭痛、視力障礙、復視、面部麻木、耳鳴、聽力減退、頭昏、眩暈、飲水嗆咳、行走不穩、肢體無力、癲癎等神經系統癥狀。
食欲不振、無力、閉經、性欲減退等下垂體綜合征。
疾病描述顱底部腫瘤及侵入瘤是指顱底部部位的腫瘤,包括原發腫瘤及轉移性腫瘤。
癥狀體征1.在神經癥狀出現前,鼻出血、頸前部淋巴結腫大、眼球突出、顳窩部膨隆、張口困難。
頭痛、視力障礙、復視、面部麻木、耳鳴、聽力減退、頭昏、眩暈、飲水嗆咳、行走不穩、肢體無力、癲癎等神經系統癥狀。
食欲不振、無力、閉經、性欲減退等下垂體綜合征。
2.體檢眼球突出、結膜充血水腫、張口受限、顳窩膨隆。
檢查肢體運動、感覺,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
疾病病因發病原因不是很清楚。
病理生理發病機制不是很清楚。
診斷檢查診斷1.病史注意在神經癥狀出現前,有無鼻出血、頸前部淋巴結腫大、眼球突出、顳窩部膨隆、張口困難。
有無頭痛、視力障礙、復視、面部麻木、耳鳴、聽力減退、頭昏、眩暈、飲水嗆咳、行走不穩、肢體無力、癲癎等神經系統癥狀。
有無食欲不振、無力、閉經、性欲減退等下垂體綜合征。
2.體檢有無眼球突出、結膜充血水腫、張口受限、顳窩膨隆。
詳細檢查腦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檢查肢體運動、感覺,有無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有助于位于顱底不同部位腫瘤的定位判斷。
3.頭顱X線平片從各種投射位置檢查,注意鼻竇、眼眶、蝶鞍、顱中窩、顱前窩、蝶骨大小翼、巖骨尖、枕大孔有無骨質破壞、骨質增生,有無眶上裂、視神經孔、卵圓孔、破裂孔和頸靜脈孔的擴大。
4.CT和MRI掃描可提供確切的定位診斷,并可對多數腫瘤作出定性診斷。
由于顱底腫瘤涉及不同類型的良性或惡性腫瘤,CT和MRI的影像學表現也不同。
腫瘤邊界清楚或模糊,一般為密度(或信號)增高,亦可為等密度(信號)、低密度(信號)或混雜密度(信號)。
對比增強效應明顯,亦可僅見包膜增強,如腦膜瘤和鼻咽癌等的CT表現為高密度影,畸胎瘤或脊索瘤可為低密度或混雜密度,而表皮樣囊腫則為低密度。
5.腦血管造影了解腫瘤血供來源及與顱底大血管的關系,需要時可行腦血管造影術。
治療方案對顱底的良性腫瘤應爭取全切除,腫瘤包繞重要血管和神經結構者可作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惡性腫瘤應根據情況作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術后輔以放療和化療。
手術應采用恰當的入路,采用顯微外科技術,借助高速磨鉆、CUSA和激光手術刀可明顯提高手術效果。
術中應盡量避免牽拉腦組織、避免腦壓板損傷。
血供十分豐富的腫瘤術前可行頸外動脈供瘤血管栓塞,以減少術中出血。
1.顱眶區腫瘤(眶顱溝通瘤)可采用額顳-眶入路或眶上-翼點入路,手術切除眶上緣、眶外側壁和眶板,可達視神經孔和眶上裂。
2.斜坡區硬腦膜外腫瘤可采用經口入路和經額底-蝶竇入路。
3.上斜坡區硬腦膜內腫瘤包括腦膜瘤、神經鞘瘤及膽脂瘤,可采用:①顳底入路,切除顴弓,磨除巖尖骨質顯露上斜坡。
②經巖入路,磨除半規管后巖骨,結扎巖上竇,乙狀竇前經小腦幕進入上斜坡。
③經中-后顱窩聯合入路,于巖上竇和下引流靜脈之間結扎切斷橫竇,經小腦幕進入上斜坡。
④瘤體較小者亦可經翼點入路。
4.枕大孔區腫瘤背側腫瘤采用后正中枕下入路;
下斜坡和枕大孔腹側腫瘤可采用經頸-下頜前外入路,枕骨髁前入路。
5.頸靜脈球瘤局限在鼓室內應采取耳內切口,腫瘤超出鼓室者應行耳內切口乳突根治術,注意保護椎動脈和小腦后下動脈。
6.顱底侵入瘤手術順序為先顱內、后顱外,先侵入瘤、后原發灶,累及的顱骨、硬腦膜及非功能區的腦組織應盡可能切除。
顱底中線區和兩側的侵入瘤可采用經頸-下頜骨聯合入路手術切除。
7.注意事項顱底腫瘤術中應注意顱底重建,避免腦脊液漏及顱內感染。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預防方式。
引用:http://big5.wiki8.com/ludibuzhongliujiqinruliu_37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