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急性齲齒】
拼音
jíxìngqǔchǐ
疾病別名濕性齲齒
疾病分類口腔科
疾病概述齲齒是齲病的俗稱,它是一種很常見牙體硬組織疾病,是牙齒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牙齒的牙釉質、牙本質或牙骨質發生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疾病。
齲病臨床表現,形式上被分為原發性齲和繼發性齲。
而急性齲是原發性齲的一種,它病變進展快。
在兒童或青年人,病變的牙組織顏色淺,質地軟而濕潤,牙髓組織由于病變的快速而無法或很少形成修復性牙本質,因此容易受到感染而發生牙髓病變。
同時兒童患有齲病有礙于食物咀嚼,有礙于營養的消化吸收,由于咀嚼力的下降,其刺激頜骨生長發育的作用下降。
在面部及頸部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和患舍格林氏綜合征的患者及由于其他原因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病人,其齲病發展迅猛,且常累及多數牙齒,稱為猛發性齲。
對于這些患急性齲病和猛發性齲病的患者,更應盡早補牙治療,以阻止齲病的快速發展。
如果患了齲病就應盡可能地早修補,因為齲洞經過修補后可以阻止齲病病變的發展,及早恢復牙齒的功能,保持牙列的完整。
疾病描述又稱濕性齲齒,多見于獐或青年人。
癥狀體征齲齒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和宿主等3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發生,這是齲病病因的叁聯因素理論。
后因時間因素的補充,叁聯因素理論發展成為四聯因素理論。
即齲病發生于敏感的牙、致齲菌群及牙菌斑、蔗糖等細菌底物以及一定的時間等4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礎上。
1、口腔中的主要致齲菌是變形鏈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桿菌和放線菌屬。
這些細菌具有利用蔗糖的產酸能力、對牙體表面的附著能力以及耐酸能力等致齲特性。
在牙菌斑存在的條件下,細菌作用于牙,致使齲病發生。
2、食物蔗糖等糖類食物在口腔中可作為細菌分解產酸的底物。
3、宿主影響齲病的宿主因素主要包括牙和唾液。
疾病病因齲損呈淺棕色,質地濕軟。
病變進展較快。
病理生理齲齒病是牙體硬組織即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等方面均發生變化。
齲病初期牙體硬組織發生脫礦,牙釉質呈白堊色。
繼之病變部位有色素沉著,局部呈黃褐色或棕褐色。
隨著無機成分脫礦、有機成分破壞分解的不斷進行,牙體組織疏松軟化,發生缺損,形成齲洞。
牙因缺乏自身修復能力,一旦形成齲洞,則不可能自行恢復。
診斷檢查X線片檢查有利于發現隱蔽部位的齲損,還可采用熒光顯示法、顯微放射攝影方法或氬離子激光照射法幫助診斷。
治療方案(1)化學療法化學療法是用化學藥物處理齲損,使病變終止或消除的方法。
75%氟化鈉甘油糊劑、8%氟化亞錫溶液、酸性磷酸氯化鈉(APF)溶液、含氟凝膠(如1.5%APF凝膠)及含氟涂料等,10%硝酸銀和氨硝酸銀。
(2)再礦化療法是使早期釉質齲終止或消除的方法。
再礦化液含有不同比例的鈣、磷和氟。
將浸有藥液的棉球置于患處,每次放置數分鐘,反復3-4次。
亦可配制成漱口液,每天含漱。
(3)窩溝封閉。
(4)修復性治療。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
特別提示我國人群中約有40%~60%的人患有齲病,兒童患齲率更高,達70%以上,使齲病得以流行,尤其是兒童乳牙更為明顯,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根面齲亦在增長,這些都嚴重影響人們的口腔和全身健康。
齲齒預防1、注意調整飲食結構:糖是牙齒齲壞的“禍根”,要預防齲病必須控制食糖用量。
對食物要粗細搭配,適當多吃些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等。
對于兒童,應注意合理的營養,尤其應多吃些含有磷、鈣、維生素類的食物,例如黃豆和豆類制品、肉骨頭湯、海帶、牛奶、新鮮蔬菜和水果。
這些食物對牙齒的發育,鈣化都有很大的好處。
兒童還應改掉兩餐間吃甜食的習慣,特別是睡前吃糖的習慣(對牙齒的危害最大),也不要讓幼兒含著奶頭或糖果睡覺。
少吃黏性甜食如奶糖、蛋糕等。
2、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為重要,以減少食物殘渣的存積和發酵,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對于嬰兒期的孩子,母親應在每次喂養后,將食指用清潔的紗布包好,蘸溫開水擦洗孩子的牙面,以保護新萌出的乳牙,幼兒可先由家長幫著刷牙,以后逐漸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3、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平時要注意自我經常檢查口腔,每半年至1年可請口腔醫生檢查一次,以早期發現齲齒,及時治療。
由于兒童乳牙齲病發展很快,家長要經常查看孩子的牙齒,發現情況,及時就醫。
4、采取防齲措施:不論是在牙齒表面涂氟化物,或控制飲水中的含氟量,均有顯著的防齲效果,但兒童時期要防止氟素過多,否則不僅會妨礙牙齒的發育,甚至還會引起全身氟中毒。
近年來應用窩溝封閉劑涂擦于兒童的牙齒表面,封閉容易發生齲壞的窩溝、點隙等部位,起到了很好的預防齲齒作用。
對于成人可經常飲些茶水,也有很好的防齲保護牙齒作用,因為茶水中含氟量比較高。
也可用含氟牙膏刷牙(幼兒不直自行使用,以免吞下過多的氟,引起氟中毒)。
引用:http://big5.wiki8.com/jixingquchi_4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