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玉屏風散】
拼音
yùpíngfēngsǎn
處方
防風30克黃耆(蜜炙)白術各6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藥理作用
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上海免疫學雜志》1983(2):82,玉屏風散對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有雙向調節作用。
《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4):229,玉屏風散能促進家兔實驗性腎炎的病理修復,其治療機理亦與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功能主治
益氣固表止汗。
治表虛自汗,以及虛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惡風,面色刮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棗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熱服。
備注
方中黃耆益氣固表止汗為君;
白術補氣健脾為臣;
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合黃耆、白術以益氣祛邪。
且黃耆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
防風得黃耆,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
摘錄
《簡易方》引《究原方》(錄自《醫方類聚》卷一五○)
《醫方類聚》卷一五○引《究原方》組成防風1兩,黃耆(蜜炙)2兩,白術2兩。
功效補脾實衛;
托里固表。
主治表虛自汗,易感風邪;
風雨寒濕傷形,皮膚枯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3錢,水1盞半,加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后熱服。
藥理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上海免疫學雜志》(1983;
2:82)在溶血空斑試驗(簡稱PFC)中,玉屏風散能使SRBC致敏小鼠脾臟PFC基礎水平偏低的增高,偏高的降低,而呈雙向調節作用。
《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
4:229):玉屏風散在對兔用Vassali氏改良法造成的實驗性腎炎模型時,對腎炎的病理修復有明顯作用,服藥組病理好轉率達83.33%,而對照組為33.33%,服藥組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病理改善有顯著差異(P<0.01)。
同時腎功能方面內生肌酐清除率回升較快。
玉屏風散在同時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能使各類腎小球腎炎患者的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的CH50、C3、RFC、IgG、IgA、IgM恢復正常。
其治療機理亦與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臨床應用1.虛傷風:郭紹翁年40許,經營米業,勞頓實甚,癸酉秋,患傷風咳嗽,就診于余,脈浮部虛大,寸口澀小,自汗淋瀝。
余曰:傷風癥也,但脈象極虛,寸口脈應大反小,是內傷而微有外感,若服發散之藥,汗必漏而不止,虛陽浮越矣,法宜補益,玉屏風散,2劑而瘳。
2.衛陽不固,反復感冒:劉某某,女,44歲,醫務人員。
患者經常感冒,每月1-2次,動則氣促易汗,神疲易倦,面色蒼白,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免疫球蛋白檢查:IgG60mg%,IgA245mg%,IgM140mg%。
證屬衛陽不固,腠理虛疏,感受風寒,方取玉屏風散加味。
處方:黃耆15g,白術10g,防風、當歸各8g,每周6劑,煎服。
3個月后復查免疫球蛋白IgG1225mg%,IgA240mg%,IgM145mg%。
3.術后自汗惡風:用本方加黨參、當歸各9g,治療16例手術后自汗惡風患者,平均服藥5劑后痊愈。
各家論述1.《醫方考》:衛氣一虧,則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滲泄矣,此自汗之由也。
白術、黃耆所以益氣,然甘者性緩,不能速達于表,故佐之以防風。
東垣有言,黃耆得防風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
是自汗也,與傷風自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實;
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
2.《古今名醫方論》柯韻伯: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
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
惟黃耆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
所以防風得黃耆,其功愈大耳。
白術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
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耆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術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3.《古方選注》:黃耆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
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仍可相使。
不過黃耆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
惟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衛于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
4.《成方便讀》: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術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臟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干;
而復以黃耆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耆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后學所不及耳。
《麻科活人》卷三組成黃耆(炙炒)1兩,大當歸6錢,陳糯米1合(炒黃色)。
主治麻后氣血兩虛,汗多,怔忡,神昏。
用法用量水煎服。
《筆花醫鏡》卷三組成生黃耆2錢,防風8分。
主治小兒無端自汗者。
引用:http://big5.wiki8.com/yupingfengsan_7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