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遺產/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
【標題】: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
【內容】:四川黃龍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
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國最高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風景區由黃龍景區和牟尼溝景區兩部分組成。
地表鈣華是黃龍景觀的最大特色。
面積700平方公里。
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佈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仿佛是一條金色巨龍,並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
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岩溶景觀著稱於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
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
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余種珍貴動物倘佯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
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黃龍溝背倚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峰雪寶鼎,面臨碧澄的涪江源流。
溝穀頂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湧出地表的岩溶水交融流淌。
隨著流速緩急、地勢起伏、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育國固體的鈣華埂,使流水瀦留成層疊相連的大片彩池群,繪出了黃龍奇觀的第一幅天然圖畫。
碳酸鈣沉積過程中,又與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結成不同質的鈣華體,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人們便稱它為“五彩池”。
五彩池盛不下那麼多畫中秀色,於是水飛浪翻一路流淌,在長達2.5公里的脊狀坡地上,形成了氣勢磅頡的又一奇觀--金沙鋪地。
原來,在山水漫流處,沿坡佈滿一層層乳黃色鱗狀鈣華體。
陽光下伴著湍急的水波,整個溝穀金光閃閃,看上去恰似一條巨大的黃龍從雪山上飛騰而下,“龍腰龍背”上的鱗狀隆起,則好象它的片片“龍甲”。
這便是黃龍溝得名的緣由。
水池大的一、兩畝,小的幾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寶蓮、千姿百態。
巨大的水流,沿溝穀漫遊,注入梯湖彩池,層層跌落,穿林、越堤、滾灘。
進溝的第一池群,掩映在一片蔥郁的密林之中,穿過蒼枝翠葉,20多個彩池參差錯落,波光閃爍,層層跌落,水聲叮咚;
有的池群池埂低矮,池水漫溢,池岸潔白,水色碧藍,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繽紛。
有的湖中古木老藤叢生,如雄鷹展翅,似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有的池中生長著松、柏等樹木,或高出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形似“水中盆景”。
彩池規模不同,形狀各異,有些池水映出各種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爭奇鬥妍;
淺灘上水流湧動,陽光照射,波光粼粼,晶瑩透亮;
水下鋪墊著一層細細的淺黃色苔蘚,涉足灘流,倍感柔軟清涼,此時此地,恍若進入瑤池仙境。
黃龍獨特的自然風景,早已為人們認識。
相傳很久以前曾有“黃龍真人”于此隱居修道。
《松潘縣誌》記載,明代這裏有前、中、後三座寺廟,殿閣相望,香火旺盛。
後來前兩寺大部頹敗,留下中寺一間觀音殿和溝穀頂端的後寺建築基本完好。
後寺現為道家神廟,殿內供奉黃龍真人像。
迄今每逢農曆六月中黃龍寺傳統廟會,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群眾便會聚在此,或進香朝山、入寺祈禱,或遊樂賞景、歡歌喜舞。
黃龍風景區是一個景觀奇特、資源豐富、生態原始、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科學和美學價值的風景名勝區,這裏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懷俄明州的峽谷,科羅拉多的原始森林,黃石公園的鈣華彩池。
多類景觀,集中一地,堪稱世界奇觀。
黃龍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勤勞的藏族人民在這裏辛勤勞作、創造。
飄動的經幡,古老的水磨房,遲緩的耗牛……融化在奇山異水、藍天白雲之間,使人羽化登仙。
而它原始的自然地貌,珍貴的生物種質,豐富的類型,還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序號】:87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D%E5%8B%9D%E5%8D%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