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方切用】

 關閉 [複製鏈接]
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4:57:39 | 只看該作者

柏子仁丸

 

治陰虛盜汗。(睡而汗出曰盜汗,屬陰虛者居多。)


柏子仁(炒研去油三兩)、人參、白朮、半夏、五味子、牡蠣、麻黃根(一兩)、麥麩(五錢)


陳來章曰:心血虛,則睡而汗出。


柏子仁之甘辛平,養心寧神為君。


牡蠣麥麩之咸涼,靜躁白朮——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4:58:33 | 只看該作者

固真丸

 

治夢遺精滑。


菟絲子(一斤淘洗淨用好酒浸三日煮極熟搗膏晒乾或用淨白布包蒸亦佳)、牡蠣(?)、金櫻子——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4:59:23 | 只看該作者

金鎖固精丸

 

治精滑不禁。(精滑者,火炎上而水趨下,心腎不交也。)


沙苑蒺藜、芡實(蒸)、蓮須(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夜、粉一兩)


蓮肉粉為蒺藜補腎益精,蓮子交通心腎,牡蠣清熱補水,芡實固腎補脾,合之蓮須龍骨,皆澀精秘氣心者者,事豬炒微使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0:11 | 只看該作者

苓朮菟絲丸

 

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致夢遺精滑,困倦等證。


菟絲子(酒蒸或五六兩或七八兩)、蓮肉(去心)、白朮、茯苓(四兩)、杜仲(酒炒三兩)、山藥桐子大,空心白滾——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0:49 | 只看該作者

治濁固本丸

 

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下濁不止。


(淋病在溺竅,屬肝膽部。濁病在精竅,部。或由濕熱,或由虛寒,大抵熱者多而寒者少。赤屬血,白屬氣。或由敗精瘀血道,痛澀異常。非是熱淋,不宜用淋藥治。)


甘草(炙三兩)、豬苓、黃蓮、蓮須(二兩)、黃柏、益智仁、砂仁、半夏(薑製)、茯苓(一兩)


精濁多由濕熱與痰,黃蓮瀉心火,黃柏瀉腎火,所以清熱。二苓所以利濕,半夏所以除痰,之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1:54 | 只看該作者

秘元煎

 

治遺精,帶濁等證,此方專主心脾。


金櫻子(去核)、棗仁(炒研)、芡實(炒)、山藥(炒二錢)、白朮(炒)、茯神(錢半)、人參(一服。


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可用之。


如尚覺有火熱者,加苦參一二錢。


如氣大虛者,加黃?——次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2:58 | 只看該作者

固陰煎

 

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熟地(三五錢)、菟絲子(炒二三錢)、山藥(炒二錢)、萸肉(一錢)、甘草(炙一二錢)、遠志(者,加金櫻二三錢,二錢。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小腹痛,血不歸經者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4:31 | 只看該作者

茯菟丹

 

(局方)、治遺精,白濁,及強中消渴。


菟絲子(十兩)、五味子(八兩)、山藥(六兩)、白茯苓、石蓮肉(三兩)、將菟絲用酒浸,浸過米飲下。


菟絲辛甘和平,強陰益陽,能治精寒淋渴。


五味滋腎生津,石蓮清心止濁,山藥健脾利濕,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5:21 | 只看該作者

菟絲煎

 

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山藥(炒二錢)、棗仁(炒)、茯苓(一錢三分)、當歸(錢半)、人參(二三錢)、制菟絲子(炒四入四五匙。)、水煎,——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6:13 | 只看該作者

水陸二仙丹

 

治遺精,白濁。


(精與濁所出之竅不同,便濁即是膏淋,肝膽之火也,精濁乃不便亦然,此腎水不足,淫火熏蒸,故精離其位也。)


金櫻膏(取半黃者熬膏一斤。熟則全甘而失澀味。芡實一斤。蒸熟為粉。)和丸,鹽酒下。


金櫻芡實,甘能益精,潤能滋陰,澀能止脫。


一生於水,一生於山,故名水陸二仙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7:29 | 只看該作者

黏米固腸糕

 

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滯氣滯,腹痛泄瀉,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白糯米滾湯淘洗,炒香熟為粉。


每粉一兩,加乾薑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於飢時——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08:36 | 只看該作者

桑螵蛸散

 

(寇氏)、治小便數而欠。


(數,便頻也。欠,便短也。溺雖出於膀胱,然泌別者小也。小腸虛則便數,小腸熱則便短。)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人參、茯苓(一用茯神)、遠志、石菖蒲(鹽炒)、桑螵蛸(鹽水炒)、龍骨(?)、龜板(酥炙一虛則便數,故以螵蛸龍骨固之。


(並能補腎澀精。)熱則便欠,故以當歸龜板滋之。


人參補心之合惜紅煎、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朮、山藥(二錢)、白芍藥(酒炒一錢五分)、荊芥穗(炒)、地榆、川續斷(炒一錢)、炙甘草黃芩黃連。


如脾虛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0:01 | 只看該作者

人參樗皮散

 

治臟毒挾熱下血,久痢膿血不止。(挾熱者,謂挾客熱及飲酒煎炒熏炙之熱也止,氣虛滑脫也。)


人參、樗根白皮(東引者去粗皮醋炙)、等分為末,米飲或酒調下。


人參之甘,以補其氣。


樗皮之苦,以燥其濕。


寒以解其熱,澀以收其脫。


使虛者補,而陷者——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1:05 | 只看該作者

玉關丸

 

治腸風血脫,崩漏不止,帶濁不固。


諸藥難效者,宜用此方兼煎藥治之,及瀉痢滑能止者。


白面(炒熟四兩)、枯礬、文蛤(醋炒黑二兩)、北五味(一兩)、訶子(二兩半生半熟)、共為末如血熱妄行——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1:56 | 只看該作者

撲汗法

 

白朮、蒿本、川芎(各二錢半)、米粉(兩半)、為末,絹袋盛,周身撲之,治汗出不止。


又方、龍骨牡蠣糯米等分,為末撲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4:45 | 只看該作者

卷三 上 表散門

 

桂枝湯

 

(仲景)、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發熱,頭痛,自汗,惡風,惡寒,鼻鳴,乾嘔。


及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


(脈遲汗多,屬陽明證,以微惡寒,尚兼太陽,仍當從外解肌,斷其入胃腑之路。)


桂枝、芍藥、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熱服,須臾啜稀熱粥以助藥力,更作服。


之後,則邪蓋覆強逼,汗者,無非肌竅不致不及。


太除而生變周揚俊曰:風既傷衛,則衛氣疏,不能內護於營,而汗自出矣。


汗者,血之液也。


桂枝,血為芎汗過逐漏夫固胱腑身津液桂枝附澀。


再加遲。


(喻嘉更無疑矣參以輔正然在誤者,以芍藥湯胸脅以邪,但加茯苓小便不利虛入裡,白朮為主不用芍藥用命,甚之微喘,以表均未行,散其去芍藥豚。)


喻下先悸。


湯。


仲景一日二三面色反黃湯一若形如寒,汗形如瘧而汗多寒仲二兼假久又從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湯主之。


除甘草,加黃、三兩,名桂枝五味湯。


(金匱)仲景曰: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也直仁亦為強弩之末矣。


立法之意,重在引陽,故嫌甘草之緩,不若黃、之強有力爾。


加栝蔞根,名栝蔞桂枝湯。


(金匱)仲景曰: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兒兒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加龍骨牡蠣,名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金匱)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徐忠可曰:陰虛之人而以——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5:42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湯

 

(仲景)、治傷寒太陽證,邪氣在表。


發熱頭痛,身痛腰痛骨節痛,項背強,惡寒,惡風,(但有一毫頭痛惡寒。尚為在表。)


無汗而喘,脈浮而緊。


亦治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


(表邪壅盛,陽氣不得宜發,故逆而作喘。若心下滿腹痛為宜發而且肺內有膠固之痰,復感寒而作。此湯散寒利肺,然唯氣實者,可暫用。)


麻黃(去節三兩)、桂枝(二兩)、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炙一兩)先煮麻黃數沸,去沫,去節,醋湯汗出則愈。


表證當汗汗當急而微和,生,寒衛和,始以甘熱,除桂枝,加石膏,名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仲景)仲景曰: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用過以傷石膏問發治所治足先熱後汗為宜,法。


故以有火攻之曰:水之而加小,水,發其裡水皆出兼責陽附子湯湯。


即此方耶加附子脈浮者不若以脈子方爾。


仁。


名曰:裡即有水,水爾風寒,咳嗽補中有瀉也忌汗諸證。


傷寒傷風辨。


陰陽表裡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6:40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

 

仲景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


服之而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以真武湯救之。


又曰: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喻嘉言曰:黃二之欲在表麻黃(六兩)、甘草(炙)、桂枝(二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雞子大塊)、生薑(三兩)


仲景制方之意,本是桂枝麻黃二湯合用,易芍藥以石膏者。


所以勝寒鬱之內熱,且以助青龍及逆——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19:17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

 

仲景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屬太陽表證。


仲景書中,證兼表證者,則以表不解三字該之。


內有水飲,則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乾嘔而噎射肺,故咳而喘。


水停則氣不化,津不生,故渴。


水漬腸間,故下利。


水蓄下焦,故利而少腹滿。


又曰: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


服湯已,渴者,此寒也,小青龍湯主之。


(喻嘉言曰:風寒挾水飲上逆,津液不下行,故不渴。渴則可知不逆,為寒去欲解之征也,乃用小青龍湯,大率以輕劑助其欲解之勢爾。)


麻黃去節、桂枝、芍藥(酒炒)、細辛、甘草(炙)、乾薑(三兩)、半夏、五味子(半升)、水一者,去麻黃導水也。


加附子一茯苓四兩氣射肺,周禹載曰:素常有飲之人,一感外邪,傷皮毛,蔽肺氣。


停於心下,而上下之氣不利焉。


喘藥遺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徐忠可注曰:溢飲者,水已流行歸四肢,以不汗而致身體疼重。


蓋表為寒氣所侵而疼,肌體著濕而重,全乎是表,但水寒相離。


猶之風寒兩傷,內有水氣,故以大青龍小青龍主之。


然大青龍合桂麻而去芍加石膏,則水氣不甚而挾熱者宜之。


倘咳多而寒伏,則必以小青龍為當。


蓋麻黃去杏仁,桂枝去生薑,而加五味乾薑半夏細辛,雖表散而實欲其寒飲之下出也。


觀仲景論太陽中、,謂身熱疼重,而脈微弱,乃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一物瓜蒂湯主之。


然曰發其汗,則惡寒甚,而此獨主二湯,發表為急。


豈非以溢飲所犯,其源非中?,且腠理稍固,不若夏月之易汗乎。


彼在夏月,腠理本疏,又中、在先,故主吐。


然則夏月身不熱,非中、而得是證,其亦宜二湯可知也。


金匱云:先渴後嘔者,水停心下,小青龍湯主之。


不治渴而專治水,水去而渴自止矣。


金匱又云: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徐忠可注曰:此即支飲的證也,不用十棗湯,而用小青龍湯,必以其挾表也。


然此必病發於未然而不得臥,則勢亦孔亟,故暫以桂枝治表,薑半治飲爾。


加石膏,名小青龍加石膏湯。


(金匱)治肺脹,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此條同石膏以青龍,——此處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05:21: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3 05:36 編輯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背強KT、KT、,無汗惡風者,亦治太陽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者。


〔(此條據喻注。當去麻黃。)傷寒有並病。有合病。本經未解,傳入他經,有催並之義,為並病。二經三經同受邪者為合病,合病者,邪氣甚也。太陽陽明合病,其證頭痛,腰痛,肌熱,

鼻干,目痛,脈浮大而長。頭腰,太陽也。肌目鼻,陽明也。浮大,太陽也。脈長,陽明也。陽經合病,必自下利。邪並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陽外實而不主裡,則裡虛,故下利。吳鶴皋曰

:庸醫便為傷寒漏底不治,不知與此湯以散經中表邪,則陽不實而陰氣平,利不治而自止矣。趙嗣真曰:合病者,二陽經,或三陽經,同病不移者也。並病者,一經先受病。又過一經,兩經

同病也。如太陽陽明,若並而未盡,猶在兩經,仲景所謂太陽證不罷。而赤,陽氣怫太罷少陽陽明合病,主承氣湯。三陰有兩感而無合病,合病不傳經,並病亦與傳經異。太陽多傳變傳太陰

,謂之誤下傳。太陽傳少陰,謂之表裡傳。水勝火,火勝水,此南北二方之變,頃刻害人。辨之不早,必成不救。太陽傳厥陰,謂之首尾傳。三陰不至於首,唯厥陰與督脈上行,與太陽相接

,又名巡經得度傳。炎變至重,不為不多矣。〕


葛根(四兩)、麻黃、生薑、桂枝、芍藥、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擘)、先煮麻黃葛根,成氏曰:輕可去實,葛根麻黃之屬是也,此以中風表實,故加二物於桂枝湯中。


除麻黃,名桂枝加葛根湯。


(仲景)治太陽病。


項背強?。


反汗出惡風者。


?者,頸不根一味,則兩經盡解利但嘔。


喻嘉言曰:上行,故合陽明胃中之然上逆則必加半夏入葛自止爾。


葛根湯,即第治發熱,惡寒,頭痛,項強,傷寒溫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49 , Processed in 0.24999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