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續命湯】 (千金)、治中風不省人事,神氣憒亂,半身不遂。 〔丹溪曰:左半身不遂,屬血虛瘀血,以四物東加桃仁紅花薑汁竹瀝。右半身不遂,屬氣虛與痰,以四君子東加竹瀝薑汁(分氣血屬左右,亦太拘著,不甚驗也。)〕
筋急拘攣,口眼、斜,語言謇澀,風濕腰痛,火並多,六經中風,及剛柔二痙。
痙者,項背強直,手足反張也。
傷風有汗為柔痙,以能散氣也,傷寒無汗為剛痙,以寒能澀血也,亦有血虛筋脈無所榮養而成痙者。
凡中風口為心絕,手撒為脾絕,眼合為肝絕,遺尿為腎絕,鼻鼾為肺絕。
吐沫直視,發直頭搖,面如妝,汗綴如珠,皆不治。
或只見一二證,尚有得生者。
金匱中風篇曰:寸口脈浮而緊,則為寒,浮則為虛,虛寒相搏,邪在皮膚。
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
或左或右,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
邪在於經,即重不勝。
入於腑,即不識人。
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釋曰:中絡者,邪方入衛,尚在經絡外,故但肌膚不仁。
中經則入營脈之中,骨肉皆失所養,故身體重著。
至中腑中臟,則離而內,邪入深矣。
中腑必歸於胃者,胃為六腑之總司也。
中臟必歸於心者,心為神明之主風入胃中,胃熱必盛,蒸其津液,結為痰涎。
胃之大絡入心,痰涎壅盛,堵其出入之竅中腑則不識人也。
諸臟受邪,迸入於心,則神明無主。
故中臟者,舌縱難言,廉泉開而沫也。
廉泉穴在舌下,竅通於腎,津液之所出也。)
防風(一錢二分)、桂枝、麻黃、杏仁(去皮尖炒研)、芎、(酒洗)、白芍(酒炒)、人參甘草急語遲,脈弦者,加竹瀝。
日久不大嘔逆加半夏。
語言渴多驚,加犀角羚此六經中風之通劑也。
鶴皋曰:麻黃杏仁,麻黃湯也,治太陽傷寒。
桂枝芍藥,桂枝湯也,氣血黃芩緩,或細不受宜進續命湯以御之。
殊為不然,風勢才定,更用續命湯,重引風入,是添蛇足藥,頻頻熱服,俾內不召風,外無從入之路。
且甘寒一可息風,二可補虛,三不用耶。
保命集曰:厥陰瀉痢不止,脈沉遲,手足厥逆,膿血稠黏,此為難治續命湯汗之。
謂有表邪縮於內,當散表邪,則臟腑自安矣。又曰:厥陰風瀉,續命消風散主之。)
易老六經加減法,倍麻黃杏仁防風,名麻黃續命湯,治太陽中風,無汗惡寒。
倍桂枝芍藥杏陽明中不惡風附續命少陽厥亦奚以命湯。
痛處。
不知痛則治外其內傷加乾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