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蔡元培】 蔡元培(西元一八六八年一月十一日~一九四○年三月),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清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生。
(見圖1)六歲入塾,十七歲補諸生。
十八歲至十九歲任墊師。
二十三歲,參加浙江鄉試,中。
翌年,入京會試,中式,為貢士。
二十六歲,中進士,同榜有張元濟、葉德輝等。
二十八歲,為翰林院編修,開始涉獵譯本西書,接受新思想。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戊戌政變作,元培深感清廷無望,棄職返里,委身教育,出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
二十七年,徇張謇之請,應聘任上海澄衷學堂名譽教員,並代理總理一月,嗣轉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復與友人蔣觀雲、黃宗仰、陳夢坡等發起愛國女學校。
二十八年,被推為中國教育會會長,並赴日本遊歷。
返滬後,南洋公學發生退學風潮,元培助退學生組織愛國學社,因經費不足,乃與吳敬恆、章炳麟等為蘇報撰寫論說,每月由報館資助學社銀一百圓。
二十九年,學社離教育會獨立,元培憤會與社內鬨,一度赴青島,旋返滬創辦俄事警聞報,後改為警鐘日報。
光緒三十年秋,光復會成立,被為會長,介紹陶成章、徐錫麟等入會,遂與興中會、華興會鼎足而三,成為同盟會成立前重要的革命團體之一。
三十一年七月,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元培被推為上海分會會長。
三十三年五月,赴柏林留學。
翌年,入萊比錫(Leipzig)大學,攻實驗心理學及美學。
及辛亥武昌義,乃於是年十月返國抵滬。
民國元年一月,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於南京,元培被任為教育總長。
孫先生旋即袁世凱自代,唐紹儀組閣,仍挽元培留任,北上僅兩閱月,因不滿袁之專擅,二度赴德,仍在萊比錫聽講。
翌年夏,因宋教仁被刺歸國,贊成討袁;
二次革命失敗,遂偕吳稚暉等赴法。
五年,創設法華教育會於巴黎,為中國會長,歐樂(Aulard)為法國會長。
是年底回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為北大創下學術自由的學風,兼容並收,包羅眾家,對學術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
五四運動後,仍為教育奮鬥不懈,並赴歐美考察,過檀香山,出席太平洋教育會議。
十五年,辭北大校長職。
十六年,國民政府公布大學院組織法,元培任大學院院長,以管理全國學術教育事宜。
十七年十月三日辭職,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嗣後殫思竭慮,力求開展,為中國學術奠定穩固之基礎,並羅致全國學者組織中研院評議會。
二十七年春,移居香港,旋遷九龍。
二十九年三月三日,失足仆地,病勢嚴重,延至五日晨逝世,享年七十四。
元培畢生獻身教育文化,功在國家,其思想、道德、學問,尤為後世之典範。
(王聿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