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太平天國】 道光三十年(西元一八五○年)十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起兵,當年十二月建太平天國,自號天王,以咸豐元年(一八五一)為太平元年。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屬客家籍。
幼讀經史,兼究基督教義。
因四度應秀才試不中,改以基督教義吸收黨徒,謀起兵。
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創拜上帝教,自以為耶穌之弟,稱耶和華為天父,基督耶穌為天兄。
拜上帝教最初的重要信徒為馮雲山,道光二十四年馮去廣西傳教,以桂平縣為中心,先後入教者有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
道光三十年正式起兵建國。
咸豐元年閏八月,太平軍佔永安,旋被清兵包圍。
其間,洪秀全大封諸王,實行公有財產制,並分所部為男、女營。
咸豐二年二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入湖南,據武漢,至咸豐三年二月佔南京,即以為天京。
(見圖一)是年四月,洪秀全派林鳳祥率軍北伐,派胡以晃順長江西上。
林鳳祥軍曾出安徽、河南,北入山西、直隸,至咸豐五年被殲。
胡以晃軍曾再陷九江、武昌、岳州,至咸豐四年七月為湘軍所阻。
太平天國創制施政,多破壞中國道統,曾頒行天條十款,創立天朝田畝制度,實行男女平等,焚毀孔孟百家之書,此引起士紳階層的不滿,曾國藩在湖南練湘軍,與太平軍對抗,即代表士紳的力量。
咸豐四年閏七月,曾國藩肅清湖南。
咸豐六年十一月,胡林翼收復武漢。
此後,湘軍順長江向東發展。
時太平天國內部已發生權位之爭,楊秀清欲逼洪秀全讓位不成,全家被殺。
繼之,洪秀全又殺韋昌輝。
石達開疑懼,率眾走四川(至同治二年敗死)。
其後,洪秀全起用青年將領,派陳玉成西上抵禦湘軍,派李秀成經營蘇浙。
咸豐十一年八月,陳玉成兵敗走河南,次年為捻軍所擒。
李秀成則於同治元年(一八六二)盡佔浙江,並轉兵圍攻上海。
時曾國藩以兩江總督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事,命曾國荃圍攻南京,左宗棠規復浙江,李鴻章自上海攻擊太平軍。
李鴻章的淮軍與外人所組的常勝軍配合,於同治二年十月克蘇州,次年四月克常州。
左宗棠於同治三年二月克杭州,曾國荃於同年六月克南京。
南京城破時,洪秀全已死,幼主洪天貴福逃江西,至同治三年九月被俘遇害。
太平軍餘黨,一支經福建走廣東,至同治五年為左宗棠剿平;
另一支轉戰於河南、安徽一帶,後與捻軍合流。
(張玉法)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廣東花縣人,生於清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以四次科考落弟,憤而創「拜上帝會」,走桂南貴縣一帶傳教,至道光三十年(一八五○),信徒及依坿之飢民達數萬人,遂在桂平縣金田村起義,稱「太平軍」,眾皆蓄髮易服,頭裹紅巾,民間呼「長毛」,清廷稱「髮賊」;
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太平軍攻陷永安(蒙山),立國號「太平天國」,洪自封為天王,並封楊秀清為東王,馮雲山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太平軍出永安後向北進軍,陷興安、全州,入湘,下湘江,攻長沙,八十一日不下,西王陣亡;
次年(咸豐二年)十月,繞長沙而北,取岳州、常德,進佔武漢,復沿江而下,沿途裹脅民眾五十餘萬,船萬餘艘,聲勢浩大,清軍莫能抗;
咸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稱天京;
清以向榮及琦善為欽差大臣,分於孝陵衛設江南大營,於揚州設江北大營,圍攻江寧,唯清軍綠營師老兵弱,迄無法弭平;
四月,太平軍繼續北上,自皖入豫,於鞏縣渡黃河,直趨天津,至九月,攻陷滄州,進抵天津近郊之靜海、楊柳青,清廷大震,與太平軍轉戰於黃河南北,太平軍卒以後援補給不繼而退回江南。
咸豐五至六年,太平軍先後擊潰清江北江南大營,情勢本有可為,奈生內訌,東王楊秀清專權,北王韋昌輝殺之,北王得勢後,翼王石達開又殺北王,而後率軍離京,至此,天京內已僅天王洪秀全;
至咸豐八年,又繼起忠王李秀成,及英王陳玉成,再擊潰清廷大營,向東南流竄,攻陷蘇州、杭州,兩年間,直下浙閩沿海,東南半壁震動。
清廷久不能平洪亂,乃起用漢人曾國藩及李鴻章,組織湘軍及淮軍,曾為儒人治軍,以衛道為號召,對太平軍穩紮穩打,逐步進逼天京;
至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自殺身亡,壽五十二歲,六月十六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亡。
太平天國由上帝會崛起,雖帶迷信色彩,但具民族革命意識,故初尚能號召人心,惜政治上無遠大之圖,其政教合一之種種措施,更多違反中國傳統禮教,加之內訌自殘,軍紀不良,而使民心盡失,終至敗亡;
唯後遺影響甚大,因湘淮軍之建功,而使漢人在清廷地位提高,更啟發了日後國民革命之思潮,終至推翻滿清,光復中華。
(李克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