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德文●黑格爾】 黑格爾(G.W.Hegel,西元一七七○~一八三一年),生於史圖加,歿於柏林,領導德國唯心主義。
根據黑氏「絕對精神觀念」(IdeedesAbsolutenGeistes)之標準及「辯證領悟認識」(DialektischesBegreifendesErkennen)之運用(異於純粹理解之反省),其理論深入所有知識之範疇:邏輯學(形而上學)、自然哲學及精神哲學,影響力極鉅,其對歷史哲學之影響,無遠弗及。
黑氏認為人類一切事態中均含有「歷史之必然性」,根據「自由意識之進步」,所有政治及社會經濟之演變均需要歷史而最後表現於生活之中。
根據黑氏之公式,由於「絕對精神觀念」之動力,一切演變均為此種「絕對精神觀念」更進一步具體化之表現,人類無法阻止「觀念」之表現而勢必與其合作,如此方能走在歷史潮流之前頭。
以黑氏個人而言,其當時之處境乃需要統一之日耳曼帝國,德意志皇帝即此「觀念」最完善之表現。
觀念不能以人之分析力予以把握─黑氏稱之為「理解」(Verstand)─而祇能以「理性」(Vernunft)予以把握,理性比理解較高一籌,使人於轉念之間可把握事態發展之導向,並揣測下一階段之發展趨勢。
黑氏認為彼已發現社會生活,由此階段發展至另一較高階段之主要關鍵,然後進而提出如下之觀念:黑氏認為上述發展過程,乃透過雙方對立之兩種衝突而產生。
此種雙方對立之衝突,黑氏稱之為正(Thesis)及反(Antithesis),物極則反,正產生反,而後兩者變成合(Synthesis),合而後又生正,正又生反,循環不息,黑氏稱此公式為辯證法,由此辯證發展過程,必然使觀念達至更完善之表現,故此公式又稱辯證唯心論。
黑氏主要著作:精神現象學(一八一四)、哲學百科全書概論(一八一七)。
黑格爾學派的方向各異其途,一、所謂「黑格爾右派」或稱「老黑格爾學派」:維護保守─基督教黑格爾學派者,計有加布肋(Gabler)、陶布(Daub)、鮑爾(B.Bauer)、羅遜堪茲(K.Rosenkranz)。
二、黑格爾左派:亦稱「黑格爾少壯派」,致力於政治─革命活動者,計有弗奕爾巴赫(Feuerbach)。
(辛達謨)〈見圖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