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空軍術語】 領空:在國際法中,領土、領海界說均有所規定與承認,人類尚未發展到太空以前,領空一辭在國際法中,亦有其狹義之解說。
但自人造衛星問世之後,領空界說是否即一國領域垂直上空直至無限空間,在法律上尚無定論。
美國U-2飛機飛經俄國上空,被認為侵犯俄國領空。
但今飛越俄上空百哩外的美人造衛星及太空梭等,尚未聞蘇俄置何異辭,故領空高度之法律範圍,迄今尚無定論。
空權(Airpower):乃指一國在戰時用於對付敵國之空中威力,以空軍部隊為中心所構成之國家武器系統為基礎。
平時影響一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運用;
戰時用以摧毀敵人作戰潛力,迫使敵人屈從於我之意志,同時保衛本國領空不受敵人侵襲與損害。
故空權為國家政策運用之重要工具,其強弱與一國之工業、科學、軍事、外交等因素所決定,更與空軍之裝備、訓練、組織、領導,與人員士氣為不可分。
制空權(AirDomination):一個國家以其空軍之能力保持一優勢地位,無論平時或戰時,能以此種優勢影響他國空軍之行動,使能遂我企求之一種力量。
易言之,乃我方所保持之空中行動,使敵方空軍無力作有效阻止之程度,而對空域之實際控制權。
空中優勢(AirSuperiority):指某一方面之空軍,在精神與物質上之能力,優於另一方面之空軍,因而使前者在一定之時間與空間內,實施空軍作戰時,掌有局部或全般之空權或優勢,而不受對方空軍作有效之阻止性干擾。
防空警報(AirDefenseWarning):乃告示敵方飛機、飛彈、傘兵,或毒氣等襲擊,而發布之警告信號,使我方人員物資能及時作疏散、偽裝、掩蔽等安全防護措施。
防空警報由空軍作戰司令,或其代表宣布之。
防空監視(AirDefenseSurveillance):防空監視係指以電子、目視,或其他方法,對上空作有系統之監視、探測、觀察,及識別,以確定所有敵我飛機,及飛彈在空際活動之情況。
為此目的,以雷達探測空中目標物之回波,及早判定敵方企圖外,為防止敵人利用電子干擾,或雷達死角低空飛臨我防空區內,進行偷襲,故在地面或海上設置防空監視哨站,配以有效之通信工具,構成嚴密之監視網。
空援(AirSupport):即空中支援作戰。
空軍依作戰狀況之需要,或應特定程序友軍所提之空援申請,空軍給予陸上或海上部隊之各式支援,對敵方目標物逕行空中攻擊。
此種敵方目標,通常與我第一線友軍部隊極為接近,故攻擊時須與友軍部隊之射擊與運動周密配合,並須有完善之識信號,與通信連絡,以免誤傷友軍,造成災害。
空投(AirDrop):乃空中運輸方法之一。
將人員、裝備、武器,及補給品等,自空中依指定之時間及地點,或協定之信號,直接向目標區投下。
除人員必須使用降落傘著陸外,為使投下之物品減少損害,通常亦繫於特製之投物傘著陸。
空投堡(AirHead):係指位於敵境或受敵威脅地境內之一指定地區,加以攻佔並固守之,使我方部隊,及軍品能繼續空運著陸,並獲致計畫作戰必需之機動空間。
此種地區之攻佔,通常由空降部隊突擊作戰完成之。
空投堡又指在其一作戰地區之特定位置,用作空中補給及後送之基地之稱。
馬赫(Mach):得自奧地利物理學家恩斯特.馬赫(西元一八三八~一九一六年)之名。
為一速度測量之單位,即一物體在傳音介質中移動,其速度與在該介質中之音速相等。
在海平面標準大氣狀況,氣溫華氏五十九度時,一馬赫等於每小時七百五十六哩之速度。
現代空軍飛機多具有數倍音速之性能,故常以馬赫為其速率計算之單位。
音爆(SonicBoom):當飛機於穿越音速飛行時造成之震波,而為地面所聞之一種類似爆炸之聲音。
音爆現象係由飛機與發動機之聲音擴大積累而成,因當整個飛機速率達到音速時,其音波彼此連續不斷之加強,遂在飛機四周產生一壓力區,當此壓力區突破時,乃產生一巨大音響。
如飛行高度較低時,此種巨響足於造成地面建築物,或人畜之傷害。
但飛機駕駛人員由於飛行速率超過音速,故不能聽到該爆炸聲音。
凝結尾(Condensation):係指飛機於飛行中其尾部隨著一種燦爛白色之雲條。
其成因乃由於高空冷卻之空氣,受飛機或其他飛行物體經過時,突然之壓縮再膨脹冷卻生成之霧氣;
及飛機排出廢氣中含有之水分迅速冷卻而凝結之水汽,介入若干燃料之凝結物而形成之水滴或冰晶體。
凝結尾通常發生於三萬六千呎以上到達同溫層高度飛行時,氣溫近於常值,無雲。
〈見圖一〉(李學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