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1 09:5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宋濂】
宋濂(西元一三一○~一三八一年),字景濂,浙江金華人。
自幼英敏強記,就學於聞人夢吉,通五經,復從吳萊學,又遊柳貫、黃溍之門。
元至正中(約一三五二年左右),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辭不就,入龍門山著書。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明太祖取婺州,召見濂。
明年(一三六五)三月,以李善長薦,與劉基等並徵至應天(南京),除江南儒學提舉,命授太子經,旋改任起居注。
濂以儒者受知於太祖,常侍左右,備顧問,曾進講春秋左氏傳。
洪武二年(一三六九),詔修元史,命濂充總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學士。
濂為太子(朱標)傅先後十餘年,凡一言動,皆以禮法諷勸,使歸於道。
每論及政教及前代興亡事,必曰:「當如是,不當如彼。」
皇太子每斂容嘉納,言必稱師父云。
洪武六年,太祖欲任濂以政事,濂辭曰:「臣無他長,待罪禁近足矣。」
太祖益重之。
濂之為人,性誠謹,官內廷久,未嘗訐人過,太祖譽之曰:「朕聞太上為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
每燕見,必設坐命茶,每旦必令侍膳,往復咨詢,常夜分乃罷。
洪武九年,進學士承旨知制誥,兼贊善大夫。
明年致仕。
洪武十三年,其長孫宋慎坐胡惟庸謀反案被誅,太祖欲置濂死,幸馬皇后、太子力救,乃徙茂川。
其明年,卒於四川州。
濂狀貌豐偉,美鬚髯。
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為文古樸醇深,推為開國文臣之首,四方學者悉稱為「太史公」,不以姓氏。
而有明一代之禮樂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在學術思想上,論者謂為明初朱學之通儒。
著有鑾坡集、翰苑續集、芝園集(前集、後集及續集)、朝京稿,今並為「宋學士全集」。
(呂士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