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景觀地理學】 景觀地理學,亦稱地景地理學,以生態分析研究人與環境交互關係,區域分析研究區域屬性及區域間的差異性,空間分析研究地表事物的空間分布及其關聯等三種綜合方式,探討地表上地景的規律性與特殊性。
地景一詞導源於德文Landschaft及英文Landscape,由於觀念見解不一,其定義相當分歧,常用者有三:一、指某一特定地區具有一些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有形或無形的特性者。
二、由透視法所見地區,其景物之呈現,依位置之遠近,而其特殊之配置形貌。
三、指一地區所有事物之整體形象,其可經由不同的位置角度,產生各種地景感受(LandscapeSensation)。
然而地理學家如哈子宏(R.Hartshorne),則視地景為「任何地表上可見的實質存在之事物」。
一般常區分為自然(Natural)地景與文化(Cultural)地景。
所謂自然地景,在概念上,指地景在沒經過人類營力改變的原始形態,在實作上當視之為可見地表之地形、水文、土壤及植生覆蓋等要素;
至於文化地景,依索爾(CarlO.Sauer)之定義:對人具有最終意義(FinalMeaning)的地理區。
其外觀包括所有人類營力刻畫地景,所遺留下來之事物。
因此,實質上自然地景在地表上已不復存在,如今所謂地景,或多或少都經人類改變過,文化地景即可代表地景的所有自然與文化的要素。
(張長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