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臺灣特產手工藝】 臺灣居民利用土產材料及海產貝殼之類,經過專家造形設計及加工後,完成玲瓏巧緻的藝品,備受國際觀光人士喜愛。
珊瑚:產自南臺灣海域中,品類多種,顏色有赤、朱紅、桃紅、黑、黃及白色等,其中以桃紅色最珍貴,紅色次之,黃白為下品。
珊瑚是種動物,但外形酷似植物的枝幹,因此常被人誤認為海底植物,其實它是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在海底生長非常緩慢,最大的珊瑚重量不過五公斤左右,因產量有限,人們多珍貴之。
珊瑚色美、硬度強,堪與寶石媲美,經加工本質益顯光麗,為裝飾工不可少的藝品。
紋石:臺灣澎湖地方盛產紋石,它是由海底的岩石中發掘出來,採集備受辛勞。
海石從海底鑿破後運上陸地,首先鑑別岩石有否紋石,然後再用鐵鎚或電鑽掀開取出有紋石部分,並置於水中鋸成塊狀,再經磨光與刨光作業始製成各類裝飾品。
紋石在海底受海水長久的浸蝕與地熱變動的燻熬,形成質地堅實,斑紋色彩秀麗而清晰,其紋圖變化也十分複雜,是臺灣珍貴的一種特產藝品。
貝殼:是海洋中各類大海蚌與海螺的外殼,沈集在海底或漂流在海岸邊,俯拾可得,貝殼主要成分是石灰質與鈣矽的結晶物,在陽光照射下呈五彩繽紛狀態,晶瑩可愛而質地輕,人們利用此貝殼加工製成仕女的裝飾品,如耳環、項鍊、胸飾、髮夾及袖扣等藝品,形態完整的大顆貝殼稍加打磨粉光後,即可出售,價格也不便宜。
此外,貝殼也可以施行雕刻工夫,使形體複雜具層次之美,貝殼藝品最主要的依實形而設計用途,取材之妙益臻藝品價值。
大理石:是臺灣蘊藏最豐富的藝品材料,東部花蓮與臺東,即是大理石藝品的集中地。
大理石計有黑白石、白石、紅石、黃石及綠色蛇紋石等類。
其間以蛇紋石與黑精石最珍貴。
這些大理石除製造藝品外,也可製成家庭用器與建築材料,我國雲南省大理縣即是出產大理石聞名世界。
大理石屬於玉石類,其硬度約列為四等,是一種結晶石灰岩,當取得大理石後先切除皮石,截割成材,如圓形藝品,則假以車作業,如方形藝品則以電鋸截割成形,最後雕刻與刨光作業,顯現清澈、滑潤之獨特質感。
蛇皮:以蛇皮加工後為裝飾材料的藝品種類也不少,如手提包、皮夾、皮帶以及貴重器物與家具等均以蛇皮裝飾之,增進特殊風格與實用價值。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適宜蛇類繁生,常被人們捕殺後吃其肉滋養身體外,利用其美觀而富堅紉的表皮,加工處理後,製成各類藝品或其他裝飾物,特具鄉土風味。
臺灣玉:在礦物學上是屬於軟玉的一種,主要產地在花蓮壽豐鄉及臺東縣境內。
它接近於蛇紋岩中與石棉、滑石等伴生,有草綠、深綠及灰黃色等,呈透明或不透明狀態,其硬度約六等,較大理石為硬,惟常有裂紋現象,一塊透明而無裂紋的臺灣玉即可作首飾材料,而色質較差的則供作雕刻人像、各種動物造形、印章、屏風及其他藝品,其製作較大理石藝品工細而難,因其易生裂紋而剝落,所以雕刻與琢磨時均需熟練技巧。
(張長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