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臺灣寺廟建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9:2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臺灣寺廟建築

 

臺灣寺廟建築,為中國傳統的寺廟建築之一支脈,其產生的背景,乃是在明末清初以來,由福建及廣東的漢族移民所引進臺灣。

 

在民間宗教信仰的內容本質及建築之形制方面,是閩、粵寺廟之延續。

 

閩、粵一帶因地理形勢及歷史因素,保存了甚多唐、宋遺風,宗教信仰亦甚複雜,從敬天祭祖,至道教、佛教等,皆有其成長及發展條件。

 

宗教節慶活動,成為民間社會裏相當重要的活動,促使廟宇建築特別發達,每一個村莊、城鎮都至少有一座廟。

 

臺灣的歷史是一個開拓的歷史,早期移民在與環境搏鬥的過程中,必須借助神明的力量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寺廟更是蓬勃發展,據西元一九三六年之統計即達三千七百多座,民國四十九年的調查達四千座以上。

 

寺廟的規模有其一定的形制,如壇、廟、祠、觀、寺、殿、堂、巖、洞、庵、院、宮、亭、樓等區別,有時神祇經歷代加封,神格漸昇,由爺、公、夫人、王、后,以至帝后級。

 

因此,廟宇建築也被擴建成宏大的規模。

 

寺廟的功能呈多元性,不同籍移民,各有其鄉土神,有不同的信仰圈,也是早期村落自衛組織之中心,兼有經濟活動之象徵,商業行郊即常設於廟中,平時更負有教化、娛樂之功能,當成書塾或演戲之場所。

 

寺廟的功能擴大,成為公共建築,因此興建時,悉由相同背景或共同利益關係之信徒所捐獻而成。

 

由於寺廟建築力求壯觀華麗,顯示對神明之尊敬與社會力富饒之表現,因此大興土木時,工匠遠聘自閩、粵,稱為唐山師傅,至清末才有本地的匠人產生。

 

寺廟的建築形態煩似住宅,有前殿,稱為三川殿,作門廳用途;

 

正殿供主神;

 

後殿供父母神或其他配祀神祇。

 

兩側有廊或廂房,稱為室仔,作為辦公管理用途,亦有增闢為配祀之用。

 

為了顯示華麗恢宏之廟貌,寺廟應用了甚多富有藝術價值之裝飾,石柱必加施雕,成為龍柱或花鳥柱,門口置石獅,石堵上雕麒麟及龍、虎。

 

木梁及斗栱亦施精細雕刻及彩畫。

 

屋頂上置五彩的剪黏及陶塑,題材多採用歷史故事,有人物及動植物、器物之文樣,以收教化之功。

 

著名大廟有臺北的艋舺龍山寺,及大龍峒孔廟,係聘泉州溪底派名匠所建,香火最盛的北港朝天宮由本地名匠所建。

 

另外,如臺南的南鯤鯓代天府、桃園的景福宮、三峽的清水祖師廟、新竹的城隍廟、鹿港的龍山寺及天后宮、彰化的南瑤宮及元清觀、臺南的孔廟、武廟及大天后宮等均是名作。

 

其中以鹿港的龍山寺規模最為完整,保存古風最為濃厚。

 

(李乾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0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4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