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緬甸】 緬甸(Burma),是位處中南半島西部而與印度半島相連接的共和國,稱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面積為六十七萬八千平方公里,人口有三千一百五十萬(西元一九七七年)。
首都仰光(Rangoon)。
緬甸處於印度、孟加拉與寮國及泰國之間。
北與我國雲南省接壤,西南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
緬甸的地形為南北狹長形,擁有一條很長的海岸線。
阿拉干山脈自印緬邊界向南延伸入國境,包括那加山、欽山與洛夏山。
東部大部分為廣大高原,稱撣邦高原。
在山地與高原間為一寬廣的中央低地,即伊洛瓦底江與西唐河流域。
兩河之間有一狹長的低矮山脈,稱庇古山脈。
伊洛瓦底江長度超過二千一百公里,南流注入孟加拉灣,在河口附近構成一大三角洲。
在撣邦高原東部有薩爾溫江貫穿其間。
高原向南延伸到馬來半島。
氣候屬季風型,旱雨季明顯,沿海濕熱,但在山地則涼爽。
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農民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主要農產有稻米、小麥、玉米、花生、茶、菸草、橡膠與甘蔗,也蘊藏鉛、錫、鎢等礦產,工業以建材、化學品、紡織品等為主。
緬甸人約占百分之七十,另外還有五十支少數民族。
緬甸人信仰小乘佛教,此外還有少數人信奉回教、印度教以及基督教。
在「緬甸式社會主義政策」下,採取閉關自守政策。
(陳國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