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構造地形學】 構造地形學,為現代地形學之一部分。
思想上認為,研究地形應從地質構造方面著手,因為地球表面各種地形,部分不僅在來源方面,與引起地球構造變化之內力作用有直接關係,而且它們的發育,亦明顯地受地質構造之控制。
地表之地形,如直接來自地殼內部之活動,或來自地表構造薄弱部分之遭受侵蝕,曰構造地形(StructuralLandforms)。
此種地形,可分兩類:一、活構造地形(TectonicLandforms):指一些全部直接來自地殼變動與地質構造變化,而非來自侵蝕作用之地形;
控制此類地形發育之構造,具有活動性,多發生於第四紀以後,又名新構造(Neotectonics)由於活動發生為時未久,故所產生之地形,規模較小,而且可以直接顯示於地表面上,供吾人觀察。
二、古構造地形(StructuralLandforms):指一些由地球之外營力,將地表構造之弱部風化侵蝕出來之地形;
控制此種地形發育之構造,大小不一,多屬第四紀以前早已停止活動之古構造;
形成此種構造之地層,如其抵抗風化侵蝕能力不一,則整個地區性之地下構造形態,往往即可以在地形上面,清楚地反映出來。
構造地形學發軔於西元十九世紀初期,倡導之學者頗多,又稱構造地形學家(structuralists)。
(梁繼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