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瓷器足款】 明、清瓷器盛行在器底添加款識,以其形式而言,有雕款、印款及繪款等。
款識的種類有紀年款、齋堂款、吉言款、贊頌款、花樣款及陶人款等。
書畫的部位,多在器底中心。
高足?
杯則或題於足內,或足外,而呈橫款的形式。
明、清款識多以青花為主。
自明正德至清代末期,款色增為描紅、黑、綠彩、紅藍料款、金彩款、胭脂水等。
紀年款中以年號款最普遍,如永樂年製、大明宣德年製、成化年製、大明隆慶年造、大清康熙年製等。
有六字,有四字,多排列成雙行,單行較少見。
有用年製、御製及年造者。
年號款原用於明、清官窯器,後世仿造者,如景德鎮董家塢的民窯青花碎片中,有大明年造款。
年號款的字體,明代以永樂年製,多為篆體,餘則以行楷為多。
清代康、雍兩朝楷書款較盛行,篆書偶一見之。
乾隆篆、楷兼有,而篆多於楷。
其他的紀年款則有干支紀年,如康熙時的又辛丑年製,乾隆年間的丙戌年製等。
齋堂款大都為楷書。
因書齋、居處而命名。
有堂、居、齋、軒、府及殿等。
如明代中期的趙府製用。
清聖祖(康熙)的乾惕齋、中和堂。
太宗(乾隆)的靜鏡、養和、敬慎、彩華及彩秀諸堂。
此外,有慎德堂、拙存齋、德誠齋、體和殿、儲秀宮等。
清代的達官名士,也往往向景德鎮民窯定燒瓷器而添加專屬的齋堂款。
如雅雨堂製、聽松廬、明遠堂等。
明代民窯青花瓷喜歡添加萬福攸同、玉堂佳器、上品佳器、食祿佳器、富貴佳器、長春佳器、福壽平安等吉言款及贊頌款。
也有只書福、壽、萬、貴、善等。
明成化瓷曾有天字款。
清同治年間則有永慶長春楷款,此款與天地一家春的篆款及大雅齋的楷款同置一器。
明宣德有一種青花描金盌,其盌底曾以金彩描一輪花。
除此之外,花樣款又如明末清初景德鎮民窯曾流行於足底繪一片蕉葉,以為款識。
雍正官窯曾於杯底描一桃形,中書雍正年製者。
清代還用八卦、八吉祥、雜寶、花、葉及花押等。
明中晚期至清代,有的陶瓷器上鈐署了陶人的名號。
如明嘉萬年間的吳為、周丹泉、陳鳴遠、時大彬、惠孟臣等。
宜興紫砂壺上多鈐刻陶人名號。
此外,還有明正德時期的波斯文款,清代的滿文及蒙文等。
(陳擎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