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瓷】 文獻上對瓷字的使用始於晉,最早見於字書中的,是呂忱的字林(原書已伕,此字見集韻文選笙賦,唐李善所注引的)。
漢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無此字。
宋太宗時,徐鉉等才在新附的四百零一字裏,添上這個瓷字。
陳顧野王玉篇以下的諸字書,都是根據字林的。
除字書外,瓷字用於文學中也始於晉潘岳的笙賦,賦中有「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醹」之語。
不但有瓷字,而且有「縹瓷」的名稱。
燒瓷窯的地區的記載,也始於此時。
杜毓荈賦:「器擇陶揀,出自東甌。」
雖然具體窯址尚未發現,但近年調查,初步確定晉代縹瓷窯基在浙江溫州,永嘉及瑞金一帶,是無可疑問的。
可以認為,三國時代是中國瓷器上一個畫時代的階段。
三國以後,瓷器進入了一個更加輝煌的發展時期。
到了南北朝,青釉瓷器更是大量的生產。
從有確鑿年代可證的墓葬如元嘉、天監、大同等南朝年號可以得到證實。
那些瓷器有的近於漢代帶釉硬陶,如杭州老和山及河南板橋水庫出土的器物;
有的近於後來的青瓷,如南京鄧府山、安徽蕪湖、廣州市郊及四川寶成鐵路沿線出土的皆是。
到北朝元魏時,北方青瓷生產也有了極大的進展,如河北景縣封氏墓中發現的陶瓷中,有綠釉、栗殼黃釉,還有很多淺青釉和淡黃釉的杯碗,一件豆青釉的高腳盤,四個高約三尺堆雕蓮花大尊。
那些瓷器表明,既上承漢代青黃釉陶的優秀傳統,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又下啟隋唐二代北方的三彩陶和唐宋青瓷器一直向前邁進。
隋唐時代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突出發展時期,瓷器發展到隋唐,也進入了一個成長的階段,隋唐的瓷器,除作日用品以外,在建築上也開始發展,這方面隋代何稠有特殊的貢獻。
隋書何稠傳:「稠博覽古圖,多識舊物,時中國久絕琉璃之作,匠人無敢措意,稠以綠瓷為之,與真無異」何稠是湖北江陵人,後入長安,曾掌「細作管」,營建文獻后陵墓,設計遼東行殿,在唐代任「將作小匠」,是一位建築師。
他造的綠瓷,可能是建築上的裝飾物,不是日用品。
隋代吸收了前輩製作者的先進經驗,燒造成功白釉瓷器。
近年陝西省西安出土一件隋代白瓷天雞壺,是我國最早燒製的白袖瓷,也是一件相當成功的硬質瓷,出土於李靜訓墓。
青瓷方面,過去所發現的安陽隋處士卜仁墓中的器物,在表面上看來似乎還不及以前晉代南方的青瓷和北方封氏墓中的青瓷,但從硬度上看,它卻遠勝於前二者,足見隋代青瓷和白瓷都是以高火度燒成的,都是硬質瓷器。
因此,可以把隋代看作中國瓷器由漸變轉到突變的時期。
(譚旦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