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褡哈胡笙】 褡哈胡笙(TahaHussayn,西元一八八九~一九七三年),生於埃及之小鎮麻嘉嘉(Maghgh),英父為農場小職員,家中有十三個小孩,胡笙排行第七。
三歲時,因患眼疾不幸失明。
早年就讀於埃咨哈爾大學。
一九○八年轉入開羅大學接受新式教育,漸受西方文化的薰陶,而以歐洲學者之影響最鉅。
一九一四年,畢業於開羅大學。
其博士論文為探討十一世紀時之盲目詩人哲學家摩阿禮(Abal-'Alal-Ma'arri,九七三~一○五七)之人生觀與其治學方法。
此論文開啟了現代阿拉伯學術思想自由之先河。
同年,開羅大學保送胡笙赴法深造,一九一七年與法女結婚。
一九一九年,在法完成博士論文伊本卡爾頓之社會哲學。
褡哈胡笙返埃及後,在母校開羅大學講授歐洲古代史。
一九二六年,出版了蒙昧時期之詩歌。
他以求學時所得之研究成果證明並批評阿拉伯蒙昧時期之詩歌,多半為九世紀文人所杜撰之物。
一九五○年,胡笙出任埃及教育部長。
推廣國民義務教育與重編教科書,排除傳統式教育方式,提倡新觀念與科學制度。
以此使埃及之文化水平趨於阿拉伯世界之最。
褡哈胡笙一生著述極多,其中包括文學批評、史學研究、遊記、歐文譯作以及長短篇小說等。
其名作往日(Kitbal-Ayym)為一自傳,上下兩部,各寫於一九二七年與一九三九年,文體清晰,屬新古典體。
已譯成多種歐語及波斯、馬來文等。
法文本由羅舍夫(J.Lecerf)與特(G.Wiet)刊譯。
(陳能鏡)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