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陸海空權】 一、海權(SeaPower)美國海軍馬漢將軍(西元一八四○~一九一四年)一生倡導海權思想。
馬漢制海論,闡釋海權之涵義為:「海權在廣義上不但包括以武力控制海洋之海軍,亦包括平時之商業與航運。」
彼強調:世界強國是以海軍和海上貿易為基礎,一個國家的國力與財富,是依賴於海洋的控制和運用。
跟隨時代之進步,海權之運用,無遠弗屆。
海權並非專指海軍兵力,它包括一個海洋國家之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力量之總和。
海權乃是代表國力之一種統合力量。
二、空權(AirPower)空權思想主要是由義大利空軍之杜黑將軍(一八六九~一九三○)所倡導。
一九二九年,杜黑發表制空論,提倡大空軍主義,主張發展強大空軍,特別強調戰略轟炸。
由空中越過海陸軍防禦,將戰爭直接帶進敵人國土,轟炸敵人都市,摧毀其重要基地,癱瘓其生產能力,恐嚇其人民喪失戰鬥意志,認為空權即可決定戰爭之成敗。
證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空權確具有毀滅性之威力,而能產生決定性之戰果。
空權為一空軍國家或一個國家控制空域之力量。
當前空權之發達,無論對陸上、海上作戰,均發生重大之影響。
制空與空優之獲得,為任何陸戰、海戰,和空戰成功的先決條件。
三、陸權(LandPower)歐陸之陸權思想鼎盛,如德國拉齊爾(一八四四、一九○四)主張生存空間,英國麥金德爵士(一八六一年生)之心臟地帶論,及德國豪斯荷夫將軍(一八九六年生)之地緣政治理論,均盛極一時。
歐陸國家大都師承克勞塞維茨之戰爭思想,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是一種暴力行動,其意圖為迫使對方遵從我方的意圖。」
同時主張:戰爭之目的,在以決定性會戰,摧毀敵人之武裝部隊。
美國陸軍作戰綱要所載:「所有軍事行動之終極目標,在摧毀敵人之武裝部隊,以及其戰鬥意志。」
顯示此一陸戰思想迄未改變。
(劉達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