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豆腐所含的營養素非常豐富,碳水化合物占了25%,蛋白質占了40%,油脂占了20 %,其他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 傳統的板豆腐,製造過程中會加硫酸鈣,所以使豆腐的含鈣量增加,所以多吃豆腐當然也吸收了不少的鈣質。
以前的人很少喝牛奶,但是常吃豆腐,所以骨質疏鬆症不常發生,原因除了豆腐含有鈣質外,最重要的是,豆腐內含一種叫類黃酮的物質,可幫助鈣質吸收和利用,所以當然可預防骨質疏鬆症,而這種物質,黃豆相關產品都有。
傳統板豆腐是將黃豆泡水後,經磨漿、煮沸,分離豆漿與豆渣,在豆漿內加入苦汁(氯化鎂及氯化鈣),或硫酸鈣(石膏)後,用布壓乾後製成。
板豆腐的水份含量高﹐脂肪也是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因此不耐久放﹐應趁早食用。
如果吃起來有酸酸的感覺(或有油味)﹐就代表裏面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開始氧化劣變﹐產生自由基﹐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傳統板豆腐很容易腐壞,買回家後,應立刻浸泡於水中,並放入冰箱冷藏,若水變濁,則需再換水。烹調前再取出。
取出後不要超過4小時,以保持新鮮,而且最好在購買當天食用完畢。
盒裝豆腐的凝固劑則是使用葡萄糖酸類脂(GDL),使蛋白質發生酸凝固,所以沒有含鈣。
盒裝豆腐因為不再以石膏作為凝固劑,膽、腎結石的人可放心食用。
盒裝豆腐需要冷藏,宜到有良好冷藏設備的場所選購。
當盒裝豆腐的包裝有凸起,裡面豆腐則混濁、水泡多且大,便屬於不良品,千萬不可選購。
豆腐本身的顏色是略帶點微黃色,如果色澤過於死白,有可能添加漂白劑,則不宜選購。
至於,坊間所留傳的一些禁忌,如「豆腐不可與菠菜同吃」、或「大蔥能不能拌豆腐」等問題,就和豆腐所含的高鈣量有關了。
鈣雖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但只要遇到含草酸的食物,就會合成草酸鈣,這便是結石產生的因素之一。
因此,許多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蔥、核桃等等,都盡量避免和含鈣量高的食物一同食用。
當然,只要不大量長久食用,偶爾吃到是無所謂的,因為不溶解、不被吸收的草酸鈣,大部分都會由糞便排出。
豆腐的好處
能強化血管,降低血壓(食鹽對腦血管疾病危害最大,而豆腐的蛋白質則可以將過分鹽分排除體外)
預防動脈硬化高脂寫正與心臟病 (豆腐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減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效果)
預防健忘、痴呆腦老化症狀 (豆腐蛋黃素脂肪可以分解為醋膽素)
促進代謝豆腐所含鹹質可使體內代謝正常,防止發胖。
100公克的黃豆含有50毫克的普林,但若做成豆腐後,因為被稀釋了10倍,只剩4~5毫克,對病情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
且脾胃虛寒、容易腹瀉之人,不宜常吃豆腐,因豆腐性偏寒涼。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E3H1YnqZHxQ8YyxAWFvjBbUn/article?mid=13724prev=13749&next=13270&l=f&fid=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