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野牛】 American Bison
【辭書名稱】哺乳類
學名:Bisonbison(Linnaeus,1758)形態:頭、頸、肩、和前腿的毛長而粗,黑褐色,下巴通需有鬚,身體其他部位毛短,顏色較淡,小牛紅褐色,角短,向上、向後彎曲,末端尖,雌牛背上的隆起較小,頸較細,角較小;
頭軀幹長210~350公分,尾長30~60公分,肩高150~200公分,體重350~1,000公斤,雄牛體型較雌牛大。
美洲野牛較同屬的歐洲野牛(B.bonasus)頭、頸和身體前半部的毛更長,看起來體型較大,但後半部較小,角也較歐洲野牛短而彎,額頭較突出,尾巴較短,叢毛較少。
分布:加拿大西部、美國、墨西哥東北部。
生態習性:主要棲息在草原,但也會利用山區和開闊的森林,喜歡在泥巴或沙土上滾動,或磨蹭樹幹、石頭或其他物件,以除去寄生蟲,嗅覺與聽覺佳,快跑時時速可達60公里,可游過1公里寬的河,日行性為主,一天的活動距離約3公里,有些族群會有季節性遷移的現象,食物以草為主;
群居性,通當由雌牛和小於3歲的小牛組成小群,但遷移時也可能聚成大群,雄牛通常單獨活動或聚成小群,只有在生殖季加入雌牛群內,爭取機會,群體夏季的活動範圍約30平方公里,冬季的活動範圍100平方公里;
交配季在7~9月,小牛在春季出生,雌牛發情週期約21天,每隔1~2年生一次,7~12個月斷奶,2~4歲性成熟,但雌牛到3歲、雄牛到6歲才會長成成體體型,野外壽命可達20年,圈養下壽命可達40年。
美洲野牛曾遭大量捕殺而一度只剩幾百隻,後因復育和保護得當,族群又大量恢復,雖然仍有少數亞種數量較少,但整體而言,該種數量穩定。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