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鼷鹿】 Asiatic Mouse Deer, Asiatic Chevrotain
【辭書名稱】哺乳類
學名:Tragulusjavanicus(Osbeck,1765)形態:毛短,尤其頭部和腹部的毛最短。
身體褐色,腹部偏白色,下巴與喉部有不規則但左右對稱的白斑,中間有褐色斑分隔頸部與胸部有白色或淺黃色縱列的斑點與條紋,上下顎均有犬齒,雄鹿的上犬齒發展成獠牙;
頭軀幹長40~75公分,尾長2.5~12.5公分,肩高20~35公分,體重0.7~8公斤。
分布:泰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附近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北與南拿土拿島、中國大陸雲南南部等。
生態習性:棲息在低海拔森林邊緣的林下植被中,通常離水不遠,膽小害羞,夜晚活動,所以不易看到,會躲入石縫、樹洞或密植被休息,食物包括草、葉、落果、漿果等,除生殖季外,一般單獨活動,可能為一夫一妻配對方式,雄鹿有領域性;
有些地區終年可交配,在越南,交配季在11~12月,小鹿在4~5月出生,懷孕期140~177天,一胎通常1仔,有時2仔,出生時體重約375公克,可自由活動,5個月性成熟,是許多種類食肉目動物的食物來源,也會被人們捕捉食用。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