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七聲音階】 英Heptachord。
是在八度音程之內,由七個相鄰的音所組成的音階。
中國戰國時期已有七聲音階的出現,由原有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CDEGA)五音加上變徵與變宮兩音而成(CDE#FGAB)。
西洋七聲音階的出現可分為教會音階及近代大小調音階兩種。
教會音階盛行於中世紀,其音階之構成及名稱皆淵源於希臘,共有四個正調式(Modi):多利安調式(Dorian)D-D';
弗利吉安調式(Phrygian)E-E';
利地安調式(Lybian)F-F',及米克索利地安調式G-G'。
後來又加上兩種正調式是伊歐利安調式(Aeolian)A-A',及愛歐尼安調(Ionian)G-G',後兩種為近代大小調音階的前身。
近代大小調音階盛行於自十六、十七世紀至今。
大調音階(Majorscale)CDEFGABC',除了第三、四音間與第七、八音間(第八音為第一音高八度的重現)為半音外,其餘各音間的距離為全音。
小調音階(Minorscale)A-A'共有三種(一)自然小調音階ABC'D'E'F'G'A'。
(二)和聲小調音階ABC'D'E'F'#G'A',其第七音昇高是為了使其具有和聲學導音作用。
(三)旋律(曲調)小音階ABC'D'E'#F'#G'A',將第六音及第七音同時昇高,是為了能夥夠成為一個易唱的曲調,而避免和聲小音階中第六、七音間增二度音程。
但音階下行時須將第六、七音還原同於自然小音階。
(錢南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