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心理學】 心理學(Psychology)是研究個體行為的科學。
它導源於古希臘哲學,十九世紀後期,英國生物學者,如達爾文(C.Darwin)、高爾登(F.Galton)等人,對個體適應環境以及人類行為個別差異等研究,有很豐碩的成果。
因此激發心理學邁向科學研究之路。
西元一八七九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Wundt)氏,於萊比錫(Leipzig)大學設立第一所心理實驗室。
從此,心理學始脫離哲學的範籌,而獨立為一門科學。
迄今,科學心理學約僅有百年的歷史。
心理學包括許多專門學科,例如:實驗心理學;
臨床、諮商與輔導心理學;
學校與教育心理學;
發展、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工業、人事和工程心理學;
比較、生理和認知心理學…等。
而其研究個體行為的方法則包括:實驗、自然觀察、測驗、問卷調查、個案研究,以及相關法等類。
現代心理學對個體行為有幾個研究的主流:一、行為主義學派(Behaviorism)由華特生(J.B.Watson)首創,史基納(B.F.Skinner)等人繼續發揚光大。
他們偏重個體外顯行為的研究,並主張個體行為是由學習而來的。
二、認知學派(CognitiveSchool):以聶瑟(Neisser)等人為首,研究感覺器官對外界輸入的刺激,大腦如何處理這些資訊。
三、心理分析學派(PsychoanalyticSchool):由佛洛伊德(S.Freud)創立,強調個人幼年時期受壓抑的衝勁產生潛意識,它是影響個體當前行為的根源。
後來,佛氏的門徒阿德勒(A.Adler)等人,不贊同佛氏的泛性論,主張社會文化對個人人格有決定性的影響,被稱為新心理分析學派。
四、人文心理學派(HumanisticSchool):探討個人主觀經驗、自由意志,以及自我實現的動機。
五、神經生物的研究(NerobiologicalApproach):研究個體大腦的活動與行為表現或個人經驗之間的關聯性。
目前心理學已經很廣泛地應用在企業管理、精神診療、學生輔導…等方面。
(葉重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10 |